Page 506 - 莲都区志
P. 506
· 458 · 莲都区志
布、靛青布、腰机布极为普遍。至民国,几乎
家家有纺车。光绪三十一年(1905),魏毓祥
创办利用实业织布公司,招收女工300名,产
品曾得南洋劝业金奖、巴拿马展览会金奖,为
丽水新兴工业之先导。民国 8 年(1919),普
明电灯公司成立,创始人郑宝琳,翌年发电。
民国 13 年(1924),普昌火柴梗片厂成立,为
浙江最大的火柴盒片厂,所产盒片售供上海、
宁波等外埠厂商。民国 18 年(1929)由私商
集股创办燧昌火柴公司,投股商人广于温州、
处州各县,生产“神州”、“括苍”等日用安全火
柴,厂址为市老年大学处,至抗日战争时期发
展成为浙、赣、闽边区日用火柴生产基地。20
世纪30年代初期,应德生在西园庙弄创办公
孚化工厂。产品有肥皂、硬脂酸、粗甘油等, 普明电灯公司创始人郑宝琳
其生产的“三钟牌”肥皂质量较好,能与沪、杭
等地产品相抗衡。1958 年 7 月,该厂改名为
祥兴化工厂,肥皂产品改为“凤凰”牌,在市场
上有较大竞争力,该厂部分搬到兰溪县,后发
展为兰溪化工厂,余部留丽继续生产至社会
主 义 工 商 业 改 造 完 成 为 止 。 民 国 25 年
(1936),丽水工业产值 497.07 万元(法币)。
抗日战争时期,外地迁入丽水的有浙江化工
厂、浙东电力厂、汽车修配厂、造纸厂、有机化
肥厂、制革厂、樟脑厂、手工业农业制造厂、楼
福记营造厂、浙江日报印刷厂、大东书局印刷
厂等10多家企业。抗战胜利后,内迁厂大部
迁岀或停办。
1949 年 5 月,有工业企业 16 家,工业产
值223万元(当年价),占工农业总产值9.8%。
除利用织布公司、燧昌火柴公司、普昌梗片厂
等外,还有大东华、明生、大华、昌民、裕民等
盒片厂,恒华、和济等机械修理工坊,启民、同
浙东电力厂编印的《浙电月刊》
文等印刷工坊,肥皂、食品、酿造等作坊,以及
制伞、水作、木器、铁器、制革等手工业,企业生产方式落后。
1949—1957年,丽水工业经济逐步恢复。解放初期,建立新华印刷厂、新华机械修理厂,
碧湖建立新建火柴梗片厂,兼营发电、碾米、酿酒,后将酿酒部分划出,另建丽水酒厂。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