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102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第二章 地貌






                 庆元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海拔 1500 米以上的山峰有 266 座,居全省之冠。境内地势以百山祖

           (1856.7 米)为中心的东北区最高,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部为洞宫山脉所踞,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
            拔 600—800 米,斋郎村海拔 1210 米,是全县最高居民点;主峰百山祖,为浙江省第二高峰。西南部和中
            部是仙霞岭、枫岭余脉,山间盆地相对高度海拔 330—600 米;分布较多河谷,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灌
            溉方便,是粮食主要产区;新窑村海拔 240 米,为全县地势最低点。属浙闽丘陵,有河谷、丘陵、低山、
            中山四种地貌类型。



                                             第一节 平原 丘陵



                 平原
                 庆元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松源镇、屏都镇、淤上乡、竹口镇、黄田镇一带河谷开阔地段,海拔一般
            在 400 米以下。其中,以五都—余村—八都一块最大,东西长 6 千米,南北宽 1000 米,面积 6 平方千米;
            其次,是松源镇的大坂洋和淤上、竹口等河谷小盆地,面积有 3—4 平方千米。


                 丘陵

                 丘陵分布在庆元—屏都河谷平原外侧以及竹口一带,分火山岩丘陵和变质岩丘陵,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在 50—150 米。山脊平缓,呈条带状,平行或垂直于主河道。与周围低山呈明显分层,
            丘陵上半部坡度较大,约 30 度,下半部较平缓,约 15 度。



                                                   第二节 山脉



                 洞宫山脉是庆元县山脉的主体,与福建省的戴云山—鹫峰山及天台山,形成浙闽地盾的一条中央山脉,
            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西北的龙头山(海拔 1348 米)、台湖山(海拔 1051 米)、白马山(海拔 910 米)
            位于洞宫山脉和仙霞岭的接合部,为中央山脉分支。


                 洞宫山脉

                 由若干条平行山脉组成,呈西南—东北走向,大致可分四列:百丈山(海拔 1243 米)—大毛凹(海
            拔 1400 米)—巾子峰(海拔 1563 米)—黄泥仙尖(海拔 1480 米)—毛腰尖(海拔 1322 米)—黄泥后
            尖(海拔 1550 米)—火头尖(海拔 1522 米)—高斜尖(海拔 1369 米)—猪章山(海拔 1304 米)—百
            山祖(海拔 1857 米)—白岩背(海拔 1680 米)—锅帽尖(海拔 1770 米)—大天堂(海拔 1822 米)—
            烧香岩(海拔 1832 米)。山岗尖(海拔 1108 米)—羊角尖(海拔 1162 米)—白猴尖(海拔 1421 米)—
            仙山尖(海拔 1300 米)—仙山(海拔 1503 米)—仙桃(海拔 988 米)—北坑尖(海拔 1266 米)—西坑


            4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