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103

第二篇 自然环境



            尖(海拔 1102 米)—东坑尖(海拔 1140 米)—印坑头(海拔 1555 米)—元头尖(海拔 1411 米)—同
            坑尖(海拔 1516 米)—尖顶(海拔 1539 米)—深湾尖(海拔 1557 米)—西排尖(海拔 1435 米)—龙
            岩尖(海拔 1299 米)。香炉尖(海拔 1597 米)—风岗尖(海拔 1577 米)—水牛圹尖(海拔 1295 米)—
            塘堀尖(海拔 1455 米)—大毛峰(海拔 1453 米)—桃洋尖(海拔 1362 米)—雷公尖(海拔 1197 米)—
            大山(海拔 1333 米)—大头山(海拔 1545 米)—黄秀尖(海拔 1588 米)。第一尖(海拔 1456 米)—将
            军尖(海拔 1131 米)—王章(海拔 1305 米)—黄狗寨(海拔 1137 米)—鸡公山(海拔 1197 米)—双
            苗尖(海拔 1626 米)—白鹤仙岩顶(海拔 1525 米)—大风门(海拔 1505 米)—角堂尖(海拔 1283 米)—
            杨雨尖(海拔 1467 米)—第三洋尖(海拔 1398 米)。


                 低山分布

                 海拔在 10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在 200—400 米。根据岩性和侵蚀情况,分中等轻度侵蚀的凝灰岩低
            山和轻度侵蚀的变质岩低山。
                 中等侵蚀凝灰岩低山:主要分布在竹口溪的东侧及三坑一带,坡度 30—35 度。水流深切,谷坡陡峭,
            植被多为松杉及杂木林。
                 轻度侵蚀英安质凝灰岩低山:主要分布在淤上、小安、隆宫一带,坡度 15—25 度,风化层较深,植
            被以毛竹、杉木为主。
                 轻度侵蚀变质岩低山:分布在朱黄一带,坡度平缓,植被以毛竹为主。


                 中山分布
                 海拔 1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400 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58% 左右。呈明显脉状延伸,峰峦起伏,
            山高,坡陡,谷深,河谷多呈“V”型。按切割情况可分三类:
                 中等切割的凝灰岩中山:坡度陡,多在 35—45 度。河谷沿断层线深切,成“V”形河谷,山顶常有岩
            石突兀,土层薄,植被以灌木为主。

                 轻度侵蚀的凝灰岩中山:坡度较平缓,在 25—30 度,土层较深,植被以松、杉、杂木为主,侵蚀相对较轻,
            如原四山乡的部分中山。
                 区域抬升中山台地:分布在荷地、苏湖、落岭、南峰一带,平均海拔 1000—1100 米。山顶较平坦,外
            观像丘陵,山地表层为红色风化壳并经侵蚀夷平的准平面化过程。许多地方沟状侵蚀明显。































                                                                                                           4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