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104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第三章 气候
庆元县属亚热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境内地势高低悬殊,从最高点百山祖到最低点新
窑,高差达 1616.7 米。根据测定,海拔每升高 100 米,温度降低约 0.53℃,降水量增加约 42 毫米,地
势带来的垂直差异造成明显的立体气候。大致海拔 500 米以下相当于中亚热带;海拔 500—800 米,相当
于北亚热带;海拔 800 米以上相当于暖温带。7 月、8 月日照时间长,2 月、3 月日照时间短。年平均气温
17.5℃,7 月最热,1 月最冷,年较差大。雨水丰沛,但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第一节 日照 气温
日照
1991—2010 年,年均日照时数 1756.6 小时。其中,最多年(2003 年)2108.6 小时,最少年(1997
年)1340.8 小时;按月份,以 7 月、8 月最多。其中,7 月 224.6 小时,8 月 213.0 小时,分别占全年的
12.8% 和 12.1%,2 月、3 月较少,分别为 89.9 小时和 96.3 小时,仅占全年的 5.1% 和 5.5%。
气温
松源镇等低海拔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7 月)26.9℃,最冷月(1 月)7.2℃,气温年较差 19.7℃。
以日均温等于或高于 35℃的日数计算,1971—2010 年平均每年约 18 天,最多的 2009 年有 34 天,最少
的 1975 年只有 1 天,夏日极端最高气温 41.1℃,最低气温 18.9℃。冬季温暖又是另一特色,日均温低于 0℃
极为罕见,1971—2010 年平均每年不足 1 天,日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 0℃的天数不多,1971—2010 年平
均每年仅 19 天。其中,最多的 1971 年是 41 天,最少的 2006 年仅 2 天。
松源镇等低海拔地区,大于或等于 10℃的初日,历年均在 3 月 11 日,10℃—10℃(指春季开始稳定
通过 10℃的那天到冬季第一天低于 10℃之间的天数,一般在 3 月初至 12 月,在农业科学中常用)的间
隔天数达 258 天,年均积温 5485℃,有利作物生长。
松源镇等低海拔地区,年均气温日较差 10.1℃,有利光合作用,有利香菇、长裙竹荪等食用菌子实
体的发育和柑橘、西瓜等瓜果作物糖分的积累及品质的改善。但由于温变化大,冷害的机率偏高,如松
源镇等低海拔地区,春寒概率 50%,夏寒概率 50%,秋寒偏早概率 40%。而海拔较高的荷地、左溪、岭头、
百山祖、合湖等地区,冷害的概率也就更高,因此春秋季气候呈现不稳定性。这是构成庆元气候的一大特点。
1991—2010 年,年平均气温 17.5℃。其中,7 月最热月 26.9℃,1 月最冷月 7.2℃,年较差 19.7℃。
气温随高℃升高而递减,各地因海拔、地势高低差异气温有所不同,并根据隆宫、贤良、朱黄、举水、荷地、
车根不同高℃气象哨和县气象站同期资料(1957—1962 年、1971—1983 年),求得它们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四季划分的一般标准,常用候平均气温(以 5 天活动平均气温为候温)稳定小于 10℃为冬季,大于 22℃
为夏季,10℃—22℃为春季和秋季。冬季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延长,夏季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缩短。据统计,
海拔每升高 100 米,冬季延长 6.5 天,夏季缩短 8.2 天。庆元县境内不同高度四季的起止日期,一般海
拔 400 米以下的河谷地带,春季开始于 3 月 10 日,终止于 6 月 9 日,间隔 92 天;夏季开始于 6 月 10 日,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