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114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41.1℃。8 月下旬后至 11 月上旬两个半月,降水量仅 25.7 毫米,又出现严重秋旱天气。全县农业生产遭
受重大危害,香菇高温烂棒户 18100 户,直接经济损失 3930 万元;烟叶出现高温逼熟现象,产量和质量
受到严重影响;干旱天气还给水力发电、生活用水及供电带来较大影响,使森林火灾发生率比同期大大提
高。作物受旱面积 4500 公顷,粮食因灾损失 720 万千克,经济作物因灾造成经济损失 4900 万元。2004
年 2 月开始,降水增多,但 2—5 月春季降水总体仍偏少,干旱十分严重;5 月 21—28 日,出现连晴天气,
出现旱象,高山泉水出现断流;6 月降水量为 117.9 毫米,比常年少 222.7 毫米。2004 年,作物受旱面积
2100 公顷,粮食因灾损失 280 万千克,经济作物因灾造成经济损失 2000 万元。2007 年,作物受旱面积
600 公顷,粮食因灾损失 54 万千克,经济作物因灾造成经济损失 70 万元。2008 年,作物受旱面积 500 公顷,
粮食因灾损失 40 万千克,经济作物因灾造成经济损失 60 万元。2009 年,作物受旱面积 300 公顷,粮食
因灾损失 28 万千克,经济作物因灾造成经济损失 60 万元。
寒害
春寒 一般在 3 月 21 日后出现,3 月 26 日后出现较少,4 月 6 日后不再出现。2003 年 3 月 11—13 日,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一次寒潮,农业经济损失 1410 万元。
倒春寒 一般在 4 月 16 日后出现,4 月 21 日后出现较少,4 月 26 日后不再出现。
夏寒 又称“五月寒”。1993 年 5 月 3—5 日连续三天、5 月 27—31 日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
20℃,出现夏寒。
秋寒 通称“秋季低温”,常以 22℃的初日末期早晚为表示。20 世纪 70 年代前低于 22℃的初日平均
出现在 9 月 22 日,20 世纪 70 年代后平均出现在 9 月 20 日,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有 6 年平均出现在 9
月 16 日,说明秋寒有提早趋势,但强度相对较弱。
暖冬
从 1998 年 12 月—1999 年 1 月,由于冷空气活动少而弱,整个冬季气候异常偏暖,平均气温 10.4℃,
较常年偏高 2.5℃,是有历史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天。
冰雹
冰雹一般出现于 2—4 月和 7 月,以 7 月、4 月居多。1991 年 5 月 26 日,庆元县气象站观测到降冰雹,
最大直径 10 毫米。1992 年 7 月 22 日 15 时 9—17 分,庆元县气象站观测到冰雹,最大直径 12 毫米,但
灾害不明显。1994 年 4 月 6 日,出现较大范围冰雹,直径 10 毫米以上。1995 年 4 月 16—17 日,大部分
地区先后发生冰雹灾害,为历年较为严重一次。据县气象站观测,降雹出现在 16 日 16 时 9—14 分,持
续 5 分钟,最大直径 14 毫米,平均重 1 克;受灾最重的荷地镇观测到冰雹直径 60 毫米,同时伴有雷雨大风。
1997 年 11 月 16 日,黄田镇出现大风、冰雹、暴雨灾害。最大雹块有鸡蛋大,持续约 7 分钟,并伴狂风暴雨,
许多民房瓦片被掀翻砸碎,菇棚被吹倒,损失严重。1998 年 4 月 22 日 16 时 30 分至 17 时 30 分左右,部
分乡镇受短时雷阵雨、大风、冰雹袭击,估测风力在 10 级以上,冰雹直径 10 毫米左右,影响范围为宽
约 1 千米带状区域,直接经济损失 256 万元。2001 年 3 月 24 日 17 时 20—40 分,黄田镇、竹口镇、百山
祖乡、四山乡、合湖乡的 43 个行政村遭受历史罕见特大冰雹、大风灾害袭击,受灾人口 3.5 万人。其中,
人员轻伤 13 人,倒塌房屋 42 间,损坏民房 12080 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2980 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2820 万元,
农业经济损失 2750 万元。2001 年 4 月 28 日 20 点前后,出现雷雨、大风天气。荷地、贤良、官塘三镇出
现冰雹,瞬时最大风速超过 17 米 / 秒,13 个乡镇、128 个行政村受灾,受灾人口 6.6 万人,倒塌房屋 18 间,
损坏民房 13616 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1614 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2112.3 万元,农业经济损失 1912.3 万元。
2002 年 3 月 20 日夜间,5 个乡镇出现冰雹天气。其中,黄田镇受灾较重,受灾人口 2.6 万人、成灾人口 0.3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