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89
第十二篇 农业 农村
第二章 种植业
受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政策、土地经营方式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因素影响,庆元年度之间种粮面积、
产量波动较大。2000 年始,全县农田结构调整,茶叶、水果、蔬菜、吊瓜等高效经济作物栽种比例不断
提高,特别是蔬菜业迅速发展,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滑。1991 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 1.52 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 7220 万千克,亩产 316 千克。2010 年,粮食播种面积 1.20 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6490 万千克,
亩产 361 千克。庆元经济作物主要有锥栗、香菇、茶叶、烟草、吊瓜、灰树花、高山蔬菜、柑橘等。
第一节 耕作制度
水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2010 年,庆元耕作制度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是粮地面积缩小,一方面是
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
庆元水田习惯种植单季稻,传统的耕作习惯是:浸冬田,单季稻一年一熟。1955 年,试种双季稻成功,
并逐年扩大播种面积。1976 年,引进杂交水稻,至 1990 年,种植面积占全面水稻播种总面积的 82%。1990 年,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中,单季稻播种面积占 75%,双季稻播种面积占 24%,一年三熟水稻播种面积极少,复
种指数 130%。2000 年,单季稻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66.65%,连作晚稻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2.08%。
2010 年,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73.25%,基本上种植单季稻。
旱地
旱地散落在山腰坡地,大多种植大豆、番薯、玉米、马铃薯,基本是一年一熟。一般 2 月种植马铃薯,
5 月收获后复种番薯。2000 年,番薯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7.65%,大豆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6.25%,玉米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0.89%。2010 年,薯类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16.15%,豆类
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6.87%,玉米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 3.11%。
第二节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是庆元粮食作物的主栽品种。1990 年始,调整种植业结构,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双季稻种植
面积逐年减少。2005 年始,庆元未种植双季稻。庆元水田主要种植模式:单季稻一熟制、烤烟—水稻—
蔬菜三熟轮作制、中稻—再生稻二熟制、早熟毛芋—水稻轮作制、春大豆(春玉米)—晚稻连作制、春
马铃薯—单季稻二熟制等。2000 年前,引进杂交水稻组合Ⅱ优 6216、协优 10 号、威优 63、汕优 77、威
优 77、汕优 10 号、威优 402、Ⅱ优 1273、国丰一号、粤优 938、中浙优 8 号、Ⅱ优 8220、丰两优一号等
品种;2000 年,引进超级稻中浙优 1 号、Ⅱ优明 86、Ⅱ优 084、Ⅱ优 7954、国稻 6 号、杨两优 6 号、甬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