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2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92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第三节 经济作物
蔬菜
1991 年,以计划经济主导的蔬菜购销体系进一步放开,管理职能逐步转移到农办和农业局。1994—
1996 年,加强建设常年蔬菜基地,加大菜地水利、大棚等设施建设补贴。1996 年,常年城郊蔬菜基地发
展至 73.33 公顷,季节性蔬菜基地面积 166.67 公顷,蔬菜大棚 100 多个,平地商品蔬菜生产达到鼎盛,
蔬菜产销自给有余,早春菜、秋菜等反季节蔬菜畅销县外松溪、龙泉等市场,先后建成蔬菜批发早市和
零售市场。2000 年后,随着县城和工业区建设扩张,原城镇、城郊常年蔬菜基地大面积减少,从 66.67
公顷减少到 20 公顷,蔬菜大棚所剩无几,市场普通蔬菜供应由松溪等地外来商品蔬菜大量流入补充。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一些农户进行小规模高山蔬菜试种。其中,星光下庄亭、下坞等村农户每年
种植面积 2—4 公顷,品种有茄子、甜椒、辣椒、豇豆、四季豆、大白菜等。2001 年,江根乡农户从寿宁
县引种试种高山松花菜取得成功,得到政府重视。2002 年,开始将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培育,
此后常年复种面积保持在 666.67—1333.33 公顷,主要产品有高山松花菜、四季豆、小尖椒、萝卜、茭
白等,产品销往县外市场。2003 年 7 月,制订《无公害食品高山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县级地方标准;
12 月,沁园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600 公顷蔬菜基地获无公害产地认证,“三江源”牌花椰菜、豌豆两个
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2010 年,四山乡班岱后村、百山祖乡斋郎村、岭头乡塘堀村分别建成百亩以上
微畜微灌等多样化增产增效生产示范基地,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 8 家,建成微型贮菜冷库 15 处,商品蔬
菜复种面积 2206.67 公顷,总产量 4500 万千克,产值 1.01 亿元,以松花菜为特色拳头产品的高山反季
节蔬菜产业带初步形成。其中,特色高山松花菜以江根、荷地、岭头、四山等乡镇为主产区,单项种植
面积 1140 公顷,产量 1920 万千克,产值 6750 万元。
香菇
(参见第十三篇庆元香菇)
灰树花
1982 年,庆元驯化灰树花试验进而推广生产,是灰树花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黄田镇一带)。1995 年,
灰树花产量 1650 万袋。2010 年,灰树花产量 1268 万段,生产规模 100 多万千克,约占全国生产量的
70%。
黑木耳
“十一五”后期,黑木耳在黄田、竹口、左溪、五大堡等乡镇都有一定种植规模。2010 年,全县黑木
耳栽培 1499 万段。
长根菇
1992 年始在庆元县内生产,主要集中于举水乡一带,后菇农大多迁至福建省泰顺县生产。长根菇的
生产区渐渐集中至松源镇会溪村一带,市场前景看好。
牛肝菌
俗称黄靛蕈,是野生的牛肝菌科真菌,生长在地下的林木共生菌。庆元缘盖牛肝菌主要产区为岭头、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