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3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93
第十二篇 农业 农村
举水、五大堡、安南、荷地、百山祖、龙溪、四山 8 个乡镇和庆元林场、万亩林场 2 个国有林场,2003
年产值 80 万元。
草菇
1958 年从福建、上海引进,产区分布于竹口、松源、淤上、屏都一带。其中,淤上乡石坝是草菇专
业村。1991 年干草菇产量 2 吨,1995 年干草菇产量 2 万千克。由于香菇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冲击,以及
草菇栽培模式使其产品中含有泥沙等杂质较多、单位面积产量过低,深加工技术没有跟上和营销市场等
原因,导致草菇产业陷入低潮。2010 年,仅淤上乡、屏都镇等少数菇农仍种植草菇,种植规模基本保持
在 1000—2000 千克,主要在本地农贸市场鲜销。
茶叶
1990 年始,庆元茶叶生产形势持续下滑,大批茶园继
续被荒芜、改种、还林。1994 年,负责茶叶产销管理职能
的单位县供销社茶果牧公司改制解散,茶叶产业发展陷入低
谷。至 1997 年,全县正常管理茶园面积只剩下 213.33 公顷,
加工厂只剩下 6 家。针对大宗绿茶销路不畅、效益低等状况,
20 世纪 90 代初始,庆元先后开发碧螺春、龙井茶、毛峰茶
等名优茶试制与批量加工、销售。1995 年,庆元茶场“庆元
碧玉春名茶”获第二屇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一些茶场进行
不同经营管理模式摸索和实践,为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一定产
业基础。1999 年后,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产业列为农业主
导产业,提出培育东部高山生态有机茶和西部早优茶两个产
业带发展思路。2000 年始,庆元连续 7 年出台系列扶持政策,
推动庆元茶叶新一轮开发热潮。除恢复改造原有老茶园外,
还大力推广迎霜、龙井 43、乌牛早、安吉白茶等无性系良
种,龙井、碧螺春、香茶等名优绿茶加工迅速兴起,茶叶面
积、产量、产值连创新高。2002 年,开始栽培生产沁园春
图 12-3 庆元碧玉春茶获全国农业博
茶,有沁园碧玉春、沁园绿剑、沁园香茶等系列产品,有基
览会金奖奖章(县农业局供 摄于 1995 年)
地 666.67 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 250—1100
米山腰云雾地带;2003 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
览会金奖;2005 年获济南国际茶博会金奖;
2006 年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获丽水
市生态名茶称号。2005 年始,加大对茶厂改
造、机剪机采、品牌建设和有机、绿色、QS
认证等扶持力度,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至
2010 年,全县茶叶产量 38.7 万千克,创产
值 2825 万元。在 2003 年浙江省优势农产品
区域布局规划中,庆元被列为浙江省优势茶
叶区域;在 2007 年农业部发布的《绿色农产
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中,庆
元被列为全国绿茶特色区域。 图 12-4 龙溪乡鹰峰茶园(龙溪乡政府供 摄于 2006 年)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