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9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749

第三十七篇 风俗 宗教






                                                   第二节 道教


                 传播

                 庆元道教传播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五代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马氏姐妹在百丈山结庐修炼得道升
            天之事。此后,有宋代吴十五(龙岩村人,吴三公之父)、黄十公(黄坛村人)、梵公(二都人)和明代
            叶有赐(西隅人)、翁正五(翁村人)等精通道术方士(旧志均有记略)。相传香菇鼻祖吴三公曾得五显

            神点化,故菇民多崇尚道家,香菇生产亦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清代以后道士均属“南派”火居道士一类,
            以巫术为职业,从事斋醮祭祷、降神驱鬼等迷信活动,并设有“神洞”,供奉天师。历史最长“神洞”当
            推黄田镇双井村鲍家“神洞”,从元大德年间一直沿袭,历 700 余年。2009 年 8 月,县道教管理工作小组
            成立。2010 年,全县有道教活动场所 7 处,无道士。

                 道教场所选介

                 更心仙殿 位于黄田镇曹岭村台湖山山麓,始建于南朝北魏大同二年(547 年),1992 年重修。该殿
            建筑面积 2800 平方米,背拱台湖山,四周山脉环绕,有仙殿、吴三公庙、风景八角亭等建筑。
                 陈夫人庙 位于屏都镇八都村白马山上,始建于宋代,2001 年重修,2006 年扩建。该庙建筑面积
            187 平方米,供奉陈夫人。
                 马夫人庙 原名护应马氏真人庙,位于松源镇南门洋,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 年),后多次修建,
            1987 年重建。该庙建筑面积 610 平方米,有马夫人殿、父母庵、子婿郎殿等建筑,供奉马氏真人、土地神、
            药王,文曲星、管家神、女婿神等。
                 西洋殿 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位于五大堡乡西洋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 年),清乾隆三年
           (1738 年)扩建,清光绪元年(1875 年)重建,系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

            该殿总建筑面积为 816.2 平方米,面阔 21.30 米,进深 38.5 米。该殿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形,
            平面中轴线依次为照壁、石大门、倒座(戏房)、戏台、月台、厢房(钟楼)、中亭、正殿,大门上端砌有“松
            源殿”三字石匾。正殿设吴三公像,殿外东侧有一古井,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是从井里涌出的。
            东侧为民国时期的附属建筑——观音堂。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七月十七日至七月十九日为龙、庆、景三
            县菇民朝拜菇神的进香期,云集诸方山货,举行戏剧表演,宣扬菇民民俗文化。该殿旁有兰溪桥,与之
            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龙头山庙 位于黄田镇良官田村龙山头山巅。始建于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7 年)。其正殿分上下
            两堂,中间是天井,四面石墙,缸瓦盖顶,占地面积 805 平方米。道观神龛供奉的主神是传说中的白鹤老仙,
            另有华佗、张仲景等。
                 东岳宫 位于松源镇黄塘岗下,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 年),1950 年被毁,1979 年重建。该庙建
            筑面积 1500 平方米,有“奈何桥”“万岁殿堂”“观音堂”等建筑。
                 五谷仙庙 位于淤上乡狮子岩,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 年),1987 年重建。该庙建筑面积 600

            多平方米,供奉五谷仙、盘古王、太阳太阴星君、释迦牟尼佛、四海龙王等。












                                                                                                          69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