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5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745

第三十七篇 风俗 宗教



            十”。50 岁乃年过半百,古训不宜喧张。60 岁起,逢十祝寿,称之“旬庆”。老人逢十不做寿,如:60 岁
            的在 59 岁时做,80 岁的在 79 岁时做寿。有抢先享福,福早些来的意思。庆元方言“十”与“死”有谐音,
            不吉利。有怕“折篾逢节容易断”的意思,怕逢十做寿会损伤老人的健康和寿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父母寿庆,一般由子女主持。女婿送的礼物,要有一对寿烛和一长串鞭炮;
            亲友则无定,可送衣服,也可送外具“桃仪”的小红包。寿辰之日,女婿或儿子拂晓即起,盥洗后负责插香、
            点蜡烛和燃放鞭炮。早餐是 4 炒盘加长寿面,午餐请女客,晚餐请男客。大户人家的 60 寿庆,还要制作
            锦帐寿屏,极为隆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寿庆活动屡有举行,唯制作锦帐寿屏者渐少。进入 21 世纪,
            寿庆活动没有了旧时的繁文缛节,大多是至亲家人于老人生日当天聚餐,当作庆祝。


                 丧葬

                 汉民族传统的丧葬习俗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土葬仪式相当繁琐,而其形式繁简又受着家庭经济
            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制约。全县东西南北,也略有差异。
                 2003 年 8 月 1 日起,丧葬习俗有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积极响应遗体火化号召,形成了一套当今社
            会普遍认可的丧葬习俗。
                 遗体处理 遗体火化时间根据死者的断气时辰和至亲家属的生辰八字来择日择时。火化时不进行遗
            体告别的,由逝者子侄护送遗体到火化场火化;需要遗体告别的,火化前亲朋好友在灵堂或火化场殡仪厅
            进行告别仪式。遗体火化后将骨灰盒由长子抱回放入灵堂,如果占用棺木,火化后的当晚或第三天晚上
            入殓。
                 丧事(白事)流程 择日。立行事丧礼、报丧。
                 带孝。带孝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做“孝帽”和“孝服”。其中:男子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
            方布裹头。
                 买水。孝子穿戴孝装,手提长明灯,孝媳孝女穿戴孝装,手撑伞子,握着三支香,带上三文钱,到
            达河边丢一文钱,打半碗水,连续做三次。唱着买水歌回来,用买来的水给死者洗脸。

                 入殓。即入棺,俗称“入室”。入殓前,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时辰。入殓时,由长子抱头,次子抱
            脚,如子多,则其余子均抱腰,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布毯遮阳或打伞避免阳光照射,俗称“上不见天”。
            入棺时,先将尸体的脚放入棺内,将原先含于亡人口中的小红纸包放入亡人衣襟内,把绑住亡人双脚的
            红头绳解掉。再用一根红线从棺头中线拉至棺尾中线,看尸体鼻子与棺头、棺尾中线,三点是否成一直线。
            死者头部要枕特制的凹木枕。尸体两侧分置死者生前所爱之物及生活用品和冥器等。亡人双手要向内握拳,
            右手握钱币左手握桃竹枝及灰粽子。盖棺又称“合棺”,即将棺盖盖上。入殓结束后。棺木边上放上一箩
            谷糠,点上长明灯,插香烧纸。
                 道场,也叫做法事。通常习俗有:(1)后头祭(灯)。后头即娘家的客人。后头祭的祭品有全猪、全羊,
            鸡、鸭、鱼、孝联、花圈及冥器等。祭品用小方桌摆放,后头亲戚敲锣打鼓,步街抬送。在农村后头亲
            戚一般不单另举行祭祀,祭品采用吊箩、斗米等简单形式。孝子到门口接入。此祭如以小辈的名义送来的,
            可全收下;如是用平辈或上一辈人的名义送来的,无论轻重,都要以双倍赔付。(2)报灵。孝子按男左女
            右,从大到小磕跪在灵堂前。先生连呼“福兮”三声,孝子们分别随呼天、地、爹(娘)三声。先生将

            手中插着香的碗砸碎于天井或大门口。孝子们开始吊丧,跪叩,连哭三声,没有词,妇女哭丧,嚎啕大哭,
            有调有词。(3)做灯,拜祭。做灯分别为开路灯与上山灯。灵堂案桌点香烛,摆祭祀贡品。先生口念忏
            语一手举番一手摇铃,长孝子捧着灵盘跟随,其他人紧跟,每人手拿香,握着竹竿顶住脚尖背,围绕灵
            堂顺倒绕圈,圈数按法事而定。拜祭是按队伍轮流敬拜献酒,妇女要双手握住竹竿两端举拜。其中“七
            跪八拜”是庆元民间所流传的特别拜祭方式。(4)“赶寨”。在出殡之前,由先生、香花、八仙、吹唱等 8
            人组成驱赶队,先生口念咒语,先将道场上的所有符撕去,一人举斧头,一人举茅杆、竹枝、杉刺,一


                                                                                                          68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