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2 - 自然灾异志
P. 302
甲。2010年9月,温州市区亦发现红棕象甲为害加拿利海枣,死亡棕榈科植物50棵~60棵,
经济损失200万元~300万元。
(十)扶桑绵粉蚧
扶桑绵粉蚧为半翅目绵粉蚧属昆虫。原产于北美,1991年在美国发现,2005年在印度和
巴基斯坦发现;2009年首次在中国报道发现,同年2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
性有害生物名录》,010年5月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
2
扶桑绵粉蚧食性复杂,寄主植物达百种以上,包括大田作物、观赏植物、杂草、灌木甚至一
些小乔木等,并有逐步扩大寄主范围的趋势。主要为害棉花和其他植株的幼嫩部分,嫩枝、花
芽、叶片和叶柄都是通常受侵害的部位,扶桑绵粉蚧吸食汁液,从而导致植株长势衰弱,甚至
停止生长。虫体分泌蜜露,可进一步诱发煤污病,最后造成叶片脱落,严重时棉花成片死亡。
2009年9月,浙江全面调查扶桑绵粉蚧。 l0月28日在武义县发现该虫,经鉴定,确认为浙江
首次发现。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主要分布在杭州市余杭区、下沙区,丽水市云和
县,金华市武义县,面积64.8万亩;寄主作物19科29种,其中粮食作物2种、蔬菜5种、半藤
本灌木和小乔木观赏植物6种、草本花卉5种、杂草11种等。
二、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林业重要灾害之一,浙江历史上频繁发生。浙江森林历经垦殖开荒、烧山种
粮,加上屡次战乱,被大片焚毁。延至民国时期,各地虽屡有政府护林禁火法令和乡规民约,
但毁林垦牧、放火烧荒事件仍不断发生,森林火灾禁而不绝,淳安县每年烧毁森林面积都在千
亩以上。民国18年(1929年)3月,孝丰(今属安吉县)山火延烧天目山,东天目分经台上峰和
白虎山上部的参天巨树悉付一炬,焦木连绵7里。民国25年,龙泉县毓华山发生森林火灾,
因地处偏僻,连烧3天4夜无人扑救,大片森林化为灰烬。民国26年,昌化县(今属临安市)
与淳安县交界的丹阳岗森林火灾,一次连烧5昼夜,毁林1.4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后,随着生产关系变革和山区经济开发,生产、生活用火大幅上升,森林火灾时有发生。
( 一)火灾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浙江森林火灾各个时期发生频率数据差异较大。恢复时期
1
(949—1952年),森林火灾发生4100次,受害面积105万亩。“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年),年均火灾1320.6次,受害面积22.04万亩,分别列各时期第三位和第一位。“二五”计划
时期(1958—1962年),森林火灾次数略有上升,受害面积却略呈下降。此后,森林火灾发生
次数和受害面积均逐渐下降。从1971年开始,森林火情逐渐增长,至“七五”计划时期
(986—1990年)达到最高峰。其中1986年发生森林火灾3229次(其中大火11次),森林受
1
害达26.81万亩,烧毁幼林1571万株,烧毁林木蓄积9.4万立方米,因森林火灾死亡25人,
烧伤106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是历年森林火灾最严重的一年。1987年以来,各
级政府以东北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为鉴,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法规和制度,严格控制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