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0 - 自然灾异志
P. 300
浙江省最早于1981年在莫干山周围发现竹卵圆蝽,1984年发展成灾,受害竹林500余
亩,枯死毛竹1.6万株,此后迅速蔓延至德清、安吉、长兴、湖州市郊区、富阳、余杭、缙云7县
市。1984—1988年,在湖州、杭州两地暴发成灾,受害面积18万亩,致死毛竹38万株。1987
年,全省竹卵圆蝽发生面积20.96万亩,德清、安吉、长兴、湖州市郊区、余杭、富阳、缙云7县
(区)皆暴发成灾。1988—2004年,竹卵圆蝽逐步向全省竹区扩散,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
2004年全省各测报点所在市县发生面积为2.17万亩,其中轻度1.06万亩、中度0.52万亩、
重度0.59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吉、德清、余杭3县(市)交界处。2005年后,全省竹卵圆蝽为害
趋于平稳状态。2008年发生面积减少为4.13万亩,2009年4.58万亩,2010年4.5万亩,主
要出现在余杭、富阳、鄞州、余姚、奉化、吴兴、安吉、德清、上虞、衢县、遂昌等地。
(七)柳杉毛虫
柳杉毛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又称云南松毛虫。以幼虫啃食柳杉针叶、嫩枝,偶尔为
害松、柏,重者造成整片林木呈火烧状死亡。幼虫长满毒毛,虫茧刚毛坚硬,能成簇刺进人体
皮肤,且不易拔除,轻者引起伤口发痒红肿,重则造成溃疡,俗称“松毛虫病”。在境内繁殖1
年1代,以卵过冬;3月幼虫开始孵化,5—7月为害盛期,7月幼虫老熟,陆续下树,在灌木、杂
草丛中结茧化蛹,10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喜阴湿,常发生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阴坡、山谷溪
沟旁;天气炎热时,幼虫有下树避荫及喝水习性。
柳杉毛虫在境内最早有发生记载为民国22年(1933年),景宁县第二区西山源(今渤海
乡梅坑村西山)一带柳杉毛虫大暴发,柳杉、杉木大片枯死;民国23年,丽水县因受柳杉毛虫
危害,损失30万银圆。另遂昌县南乡车床、根竹口一带在民国时期亦发生柳杉毛虫为害。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省柳杉毛虫的第1个暴发周期(指发生初期—发生高峰—
发生末期)出现在1953—1959年,金华、汤溪、武义、宣平、丽水、龙泉、庆元、景宁、青田、松阳、
遂昌10余县受害。在1956—1958年虫灾高峰期,丽水、龙泉、庆元、景宁、青田等县被害10
万多亩,树木死亡率80%~90%,死亡柳杉100余万株,计林木蓄积量11.4万立方米;其中,
龙泉县安仁区义和乡、天平乡、建兴乡尤甚,被害致死林木9万多株,计0.4万立方米,数年间
家家户户无人上山砍柴,均以虫害木为薪柴。
1963—1966年遭遇柳杉毛虫的第2个暴发周期,临安、松阳、遂昌、龙泉、景宁、庆元等县
再度遭受危害。1963年夏,西天目山仰止桥至七里亭一带柳杉毛虫灾,天目山林场工人和当
地农民30多人,捕捉七八天始灭,多时一天捕虫300千克,大的虫有一拇指粗,5厘米长。
1983—1987年发生柳杉毛虫第3个暴发周期,在遂昌、松阳、龙泉、景宁、云和、庆元、仙
居等多个县域发生。其中,在1985—1987年间,龙泉、遂昌、云和、景宁、松阳等县被害面积5
万多亩,损失木材3万多立方米。龙泉县岩樟乡金源村1985年有500立方米柳杉被害枯死,
濒临枯死树木占调查的70%,危害率100%,有70余人被毒毛刺伤,造成皮肤红肿,发热头
痛;幼虫散爬田间路上,影响当地村民安全。松阳县1987年有大批柳杉受灾致死,仅玉岩区
就达800余亩。1990—1996年,仙居、景宁、松阳县局部地区柳杉毛虫危害较重。
2001—2003年,仙居、文成、苍南、瑞安、泰顺、乐清、平阳、龙泉、莲都等县(市、区)柳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