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龙港镇志2009
P. 102

-  60 -                            龙港镇志


               下为: 从地面到地下 63.3 米为黏土, 厚 13.5 米;93.4~100.4 米是砂砾土, 厚 7 米;
               100.4~107.7 米为黏土,厚 7.3 米;107.7~117 米为砂砾土,厚 9.3 米;117~122 米为黏
               土、砂混合层,厚 5 米;122~139 米为砂砾层,厚 17 米。

                   龙港镇原系半敞开的古海湾,由镇中向北至新陡门村的沿江平原,当归之于海积
               冲积平原,南至缪家桥村的广大平原主体,则是由潮流带来泥砂逐步填淤形成。 水系略
               呈向心状,由周边山地来水向海湾中心集注而成。 湾内平原久经开发,河港均已渠道
               化。 龙港至钱库、金乡,龙港经白沙至舥艚及龙港经东排至凰浦,已形成环形渠道。 天然

               向心水系,加上人工的环形渠道,而成为现在龙港水网密布的地貌特征。




                                                 建置沿革



                   龙港镇域约于宋前形成村落,民国《平阳县志》载:“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乡
               民为抗咸潮入侵,沿海筑堤多道。 内塘自下埠至白沙,称白沙塘;外塘自下埠至舥艚斜
               溪,接阴均独门称东塘。 ”可见当时此间已有人们聚居生息繁衍。 据方岩、江口、新渡村
               之徐、蔡、孔等姓氏族谱所载,大多于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时为避倭乱从闽省迁入。

               也有先迁至永嘉,尔后转徙于此。
                   1983 年 10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龙港镇,将时属龙江公社的金钗河、江口、
               下埠 3 个大队(今称村,下同)和沿江公社的方岩、河底高 2 个大队划归龙港镇管辖。 时
               镇界:东、南至下埠大队,西至河底高大队,北至方岩大队。 1984 年 6 月,中共苍南县委
               决定撤区扩镇,试行镇管乡制,划宜山区的湖前、沿江、龙江、白沙、海城 5 个乡,隶属龙

               港镇。 时镇界:东至海城乡芩浦村,南至缪家桥自然村,西至李家垟村,西北至砖瓦咸园
               村,北、东北至新渡村和新美洲村。 1985 年 1 月,设立龙港区,镇辖原龙江、沿江、湖前、
               白沙、海城 5 个乡划归龙港区管辖。 同年 4 月 2 日,龙江乡的池浦村和沿江乡的新渡村

               及龙江、沿江两原捕捞队划归龙港镇。 考虑到龙港镇的总体区域规划,1986 年 1 月又将
               沿江乡柳江村的流浦自然村和龙江乡洪官村的朝西屋自然村划归龙港镇管辖。 时镇
               界:西、西北向扩充至朝西屋和流浦村。 同年 3 月,建立江湾、文卫、沿河、龙跃、镇前、建
               新、海港、通港、江浦等 9 个居民区。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并入龙港镇,镇域复又扩大,镇界与 1984 年时相同。4 月,

               中共苍南县委同意龙港镇机构改革试点方案, 先建立 12 个总支部, 后改为 5 个工作
               区,1995 年 8 月又将工作区改设为 6 个办事处。 1997 年 2 月,龙港镇机构改革进入实
               质性实施阶段,撤并有关站、办,党委设立纪委、政法委、组织人事处、宣传文化处、统战
               宗教处,政府设立计划与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农业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社会发展

               局、招商局、城乡建设管理局,交叉机构设党政办、人武部。 此时龙港镇下辖 6 个办事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