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2 - 龙港镇志2009
P. 312
- 270- 龙港镇志
双,产值 61 万元,利税额 4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 3 万元。 至 1994 年,全镇皮革毛皮制品
业产值 3241 万元。 其中乡及乡以上企业 5 家,从业人员 174 人,产值 1836 万元;村及
村以下企业产值 1405 万元。 2005 年,总产值升至 3265 万元,全部为村及村以下企业。
2009 年,企业 2 家,从业人员 437...人,产值 30466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 132 万元。
金属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统称铁器业,是历史上手工业规模最大行业之一,主要
生产刀、斧、钉、镰刀、锄头、犁头、柴刀、剪刀等小型生产及生活用具。 民国初期至 24 年
(1935),方岩下、江口、下埠 3 个村有打铁铺 6 家,从业人员 16 人;并有小五金和白铁
修理铺 5 家。 其中乐清籍王同鑫铁铺有师徒 5 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打造家具、刀具及
船用锚链者。 解放后,各乡相继成立铁器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时期,铁器社(组)全
部并入公社农机修造厂。 1961 年,各铁器社又恢复手工业集体体制。 1982 年后,大部份
企业因经济效益差而相继闭歇。 至 1987 年,镇区仅有个体打铁店和白铁铺各 1 户、金
属制版 2 户。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生活用具的日益增长,个体金属制品业迅速发展。 1993
年,个体五金、铝制品业 95 家,产值 585 万元。 由于城乡建房快速发展,金属制品业开
发了许多新品种,尤其是铝合金门、窗、扶手及防盗设备等产品大幅度上升。 1997 年,集
体企业 3 家,产值 626 万元;个体户 300 多户,产值 4029 万元。到 1999 年,个体五金、铝
制品业 373 户,从业人员 997 人,产值 12537 万元。 2009 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 4 家,从
业人员 307 人,产值 180213 万元。
造船业 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江山大店村,就以制造河船而闻名。 先是陈
成海以农为主兼造船业,随后盖 3 间茅草房作造船场所。 后其子陈进弟搬迁毗邻北店
( 今周家车),继续从事造船业,船号称陈太平。 其时,族人也纷纷从事造船业,船号分别
为陈二万、陈万顺、陈万盛等,以陈太平造船工艺最佳,名气最大。 这里造的船有捻河泥
的农船,运货的 2 号船,载客的 3 号船,捕捞、牧鸭的船仔等。 民国 10 年(1921),大店民
间还曾成立船工会,推选陈飞来(西土羊坡人)当会长,并制订一套有关船业生产、销售
以及船只质量评估、价格、租赁等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后,大店陈姓族人仍以造船为主
要副业。 解放初期,龙江乡个体船舶修理工组建了龙江乡造船厂。 1954 年,龙江、沿江、
江山等乡相继建立造船生产合作社。 1956 年,湖前乡数名船舶修理师傅牵头组建方岩
造船合作社,后改称造船厂。 1962 年,江山建立造船厂,以修造渔船为主。 1963 年至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工业、手工业实行整顿而重新组建后,境内建有沿江农机
造船生产社、龙江造船厂、江山造船厂。 此后,由于木材的计划管理、水泥船的问世和陆
上交通发展,造船业随之改行或歇业。 到 1982 年,只有一家归属二轻办事处的县造船
厂,以修造渔业机帆船为主,从业人员 148 人,年产值 10 多万元。 1987 年,从业人员 32
人,产值 18.6 万元。 以后也随之解体。
汽车修配业 1984,龙港建镇不久,有一家由鳌江迁址龙港镇的龙港进口汽车修配
厂。2001 年,改制为股份企业,更名嘉和汽车修配有限公司。随着龙港公路建设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