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9 - 龙港镇志2009
P. 309
第七篇 工 业 - 267-
合袋、彩条塑料布、BOPP 彩印复合袋、网眼袋、手提袋、珠光编织袋,以及含有高科技的
真空镀铝塑料编织袋等数十个品种大类。 产品用途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用于水泥、
化肥和大米包装,扩大到各类粮食复制品、医药、味精、棉花、服装、饲料、矿产等多种包
装用途。 日用塑料制品业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产品门类不断创新,质量日益提高。 不
仅引进新技术设备,而且发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如真空镀膜和高级日用塑
料制品等产品。 2005 年,全镇塑料制品产值 161482 万元。 其中镇以上企业 92 家,从业
人员 2895 人,产值 70489 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 17 家,从业人员 2450 人,产值 66131 万
元,占全部产值的 40.95%;个体和私营企业产值 90993 万元,占全部产值的 56.35%。
2009 年,全镇企业 120 家,从业人员 3960 人,产值 347737 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24
家,从业人员 3033 人,产值 243124 万元,占全部产值的 69.92%。
食品饮料业
食品饮料业包括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肉类加工、卤制品、罐头及蔬菜加工等。
1991 年,此类企业有县面粉厂、乳鸽宝营养制品厂、水产综合冷冻厂等,产值 851 万元。
至 1995 年,产值增至 5987 万元。 其中产值超 500 万元规模企业 5 家,产值 5548.6 万
元。 随着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食品饮料生产发展逐步趋向规模化和高档化
迈进。 但由于 2003 年后,受部份卤制食品和乳制品生产企业粗制滥造,出产劣质产品
影响,产品销路受阻,虽经整治,但市场名誉受挫,生产企业锐减,产值大幅度滑坡。
2005 年,总产值 19466 万元,比 2002 年下降 43.53%。 是年,规模企业为浙江八里香食
品有限公司、浙江孝心水产有限公司等 3 家,产值 7747 万元;规模以下企业产值 11719
万元。 2009 年,生产企业 5 家,从业人员人,产值 53088 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3 家,
从业人员 432 人,产值 18874 万元。
粮食加工业 境内粮食加工,主要是稻谷加工成大米。民国初期,仍承袭传统工具,
先用泥砻脱去谷壳,再用手碓或脚碓石臼舂成白米。 民国 12 年(1923),江山乡西河边
(今西河村)黄子香独资在新堂边创办以机器为动力的“裕丰”碾米厂,设备有 16 匹柴
油动力机 1 台,米机和砂砻各 1 台。 民国 23 年,湖前直浃河杨学政等人合资创办生活
合记碾米厂,配有动力机、米机、砂砻各 1 台。 以后,又在平等乡余家墓村创办一家碾米
厂。 解放后,乡村稻谷加工基本沿用砻、磨、碓等传统加工方法,机器碾米很少。 1956 年
农村合作化高潮中,许多社队利用抽水机排灌动力安装碾米机。 此后,古老的碓石加工
逐渐淘汰。 为解决水稻地区粮食加工能力不足,1956 年 8 月,县粮食部门在江山乡薛家
桥,利用当地原来私营茂生米厂厂房,投资添置设备,创办国营第三碾米厂。 年底,又在
湖前乡殿后新建国营第四碾米厂。 1957 年 10 月,国营三厂从薛家桥搬迁并入四厂,国
营四厂改名为第三碾米厂。 1974 年 8 月,宜山粮油厂扩建殿后面粉车间,购置天津产
“150B 型”磨粉机 4 台、刷麸机等设备 1 套,于 1975 年 10 月投产,年产机粉 4000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