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2 - 龙港镇志2009
P. 342

- 300-                             龙港镇志


               续表
                  项目
               水样       总铁     耗氧量      氨氮         亚硝酸盐氮            余氯      细菌总数        大肠菌
                 河水      1.8    3.94     1.30         0.050           /       23900      230
               出厂水      0.25    3.13     0.50         0.010          0.40       12       <3

                   由于人口的猛增,加上龙港水厂的水源受本镇及宜山来水污染,龙港河水污染日益
               严重。 为解决龙港镇的缺水问题,县人民政府成立平原引水工程指挥部,决定引吴家园
               水库之水以解决龙港等城镇缺水问题。 1998 年 3 月,县平原引供水工程开始向龙港镇

               供水,其水源取自吴家园水库。 县环境监测站 2001 年先后 6 次对吴家园水库水质进行
               监测,水质标准达到Ⅰ至Ⅱ级,全年全部达标。
                   龙港境内纵横密布的河网,曾担当着航运、灌溉、居民用水等多重职能。 随着社会的
               发展,龙港境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内河的航运功能逐渐弱化;龙港建镇
               以来,农村水改工作进展迅速,截至 2009 年,龙港的 70 多个村居已全部装上自来水系

               统,由日供水能力达 15 万吨、投资 1.26 亿元的平原引水工程源源不断地提供来自吴家
               园水库的 I 级水质自来水;龙港内河除继续行使灌溉职能外,主要充当涵养水质、调节气
               温、美化环境、滋润生态的角色,成了环保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内河航运普遍使用柴油动力船取代人工划浆船,内河受柴油排汇污染严重,加上各地先
               后开办了纺织印染电镀、造纸等企业,江南河网的环保状况不容乐观,而龙港农村由于
               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遍使用液化气和自来水),夏收时节把稻秆抛入河道以及平时乱丢
               废弃物入河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更令河道污染状况雪上加霜。 为此,龙港镇政府于
               2002 年颁布了《龙港镇河道管理实施细则》,在县水利、环保、建设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

               开展河道污染综合治理:果断关闭沿河高污染企业,引导内河航运企业和个体户改变运
               输方式,转向陆运或改用汽船运输。 同时,发动沿河居民开展自我教育,告别不文明、不
               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杜绝污染河道现象的发生。 龙港镇委、镇政府为

               营造“河绿、水清、岸绿”的城乡环境,于 2003 年 10 月份全面开展白沙河整治工程,对横
               贯龙港的主干河道——白沙河进行分段分期整治、工程计划投资 2400 万元。 一期工程
                                —
               已于 2005 年 8 月竣工,二期工程亦于 2007 年全面铺开。 2008 年,龙港境内的江南河网
               被列入浙江省新 811 污染整治项目,已编制规划整治方案。 经过共同努力,2009 年部分
               河段已达到Ⅲ类功能区质量标准。 是年龙港污水处理厂已立项审批, 被列为省重点工

               程。 一期的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 3 万吨。 二期全部建成后,可达到 6 万吨 / 日。


                   空气质量

                   龙港镇地处沿海,常年刮东南风,来自海上的清新温湿气流长期占据龙港空域,所
               以空气质量得天独厚,总体较好。 据龙港自动监测点统计,空气质量达标率在 95%以
               上。 龙港排放废气污染物总量为 1810 吨 / 年,其中烟尘排放量约 331 吨 / 年,SO 2 排放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