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2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242
·1174·第三十六编 新闻传媒
1988年播出《农民厂长金年祥谈苦衷》一稿,
披露了社会上利用职权,向乡镇企业伸手捞好处的
不正之风;次年播出了西联乡某村支书新屋落成请
酒70桌,而竹客乡东西村叶儒哲建房不择日子不请
客的组稿,它们为整肃党风政纪起到不同寻常的作
用。1990年进而与县纪委联合举办《党风党纪》专
题讲座,因属省内首创而得到省市纪委领导肯定。
1994年的通讯《被告的村支书和告状的村民》播出
后,先后被《浙江日报》、《华东信息报》、《民 图214:调频广播在武义进农家(摄于1993年)
主与法制》等报刊采用。
1992年“私营米厂的风波”系列报道,以生动事例和百姓语言引导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
向经济大市场。同年的《山沟沟花木专业闯京城》被省电台采用播出。1993年的《股份合作到山头、
村民争相当股东》获金华市好新闻一等奖、浙江省有线广播好新闻奖。1998年,开设了《个私经济巡
礼》专题,采访县内个体企业23家,同时还到遂昌、义乌、温州、丽水等县市进行异地采访,发稿80
余篇,为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2002年以后,先后开设《工业园地建设》、《打造
信用武义》、《走进牛头山》等专栏,向全县群众介绍了工业园区、12条农业特色产业带、招商引资
情况。2004年,开设《877农村服务台》,每天播出3次,为农民提供农民政策咨询和致富信息。
1999年3月,武义广播电台采制的录音报道《俞源——神秘的太极、八卦星象村》在美国洛杉矶双
语电台播出,为武义广播新闻作品首次在境外电台播出。2005年,配合浙江卫视台完成《八八战略在
基层——武义篇》,配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后陈村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村务监督制度”
作了采访报道,武义的声音和形象逐渐走出县境、走出国门。
从1981年广播好稿送评开始,武义县广播稿获省级奖20余篇、市级奖40多篇。武义人民广播电台
连续6年(1996~2001)被授予“全省广播电台(站)信息网先进集体”和全省广播电台新闻协作先进
集体优胜奖。
节目形式
武义广播站建站初期,每天仅一次——晚上播音2小时;1968年之后,增至每天3次、7小时~8小
时;2003年6月,改为全天一次播音,时间扩展到15小时。播放形式初期是转播上级台节目与自办节目
两种形式,后即逐步向多样化发展。
转播节目 自建站至1961年,县广播站基本任务是准时、安全优质转播中央台、浙江台每晚2小时
的新闻等节目,后时间有所增加,2003年改为全天播音后,转播节目占6小时(40%)。转播内容除中
央台和省台的几档重要新闻节目外,先后选播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央台《新闻纵横》、《小喇叭》、
《对农村广播》、《今晚八点半》、《中国民族歌曲榜》、《音乐快餐车》和浙江台的《农村大市
场》、《相声与说唱》、《海楠说农村》等节目。
自办节目 建站初期,采编播力量薄弱,自办节目每天只有10分钟左右的《新闻》和不固定的文艺
节目,后增加了《专题》节目;1979年增设10分钟的《百花园地》,包括《戏曲与电影》、《生活与
健康》、《百事通》、《勤俭嫂拉家常》、《武义风貌》、《俱乐部》6个子栏目。1994年下半年,县
广播站向全社会发出征求意见书,搜集办好广播的《金点子》,后改《百花园地》为《北岭风》,内
设《听众信箱》、《农家话》、《生活百科》、《武义大地》、《耳听八方》5个专题,独立设置“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