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244
·1176·第三十六编 新闻传媒
话和基层发言可双向互动的交流平台;1993年重新建立无线调频广播台,无线与有线广播同时传输。
1994年7月,县人民广播站改为武义人民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筹)把广播电台节目信号通过调
频调制器送入有线电视系统,使有线电视用户,可通过有线电视终端用户盒调频输出插孔,用调频广
播音箱收听县人民广播站(电台)的广播节目。
1995年,位于北岭四路占地3102平方米建筑面积2689平方米的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楼以及附楼竣
工投入使用,并完成了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站、台(筹)的机房、播控、导播、制作等设备的安
装调试,县广播站(台)播出系统全部达到甲级指标,信号线传输达乙级以上质量。县调频电台通过
有线电视网络的97兆赫调频信号到乡镇广电站再变换为102兆赫信号送至农户,广播节目增加了一套95
兆赫的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节目。
1999年开始又对广播播控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换代。新建XW-200数字音频工作站自动联网播出系
统,实现录音、制作、播出数字信号一体化操作。将广播音频信号经调制后的调频波送入全县有线电
视网络系统,实现广播与电视同时覆盖。
乡村广播网发展
1986年,全县34个乡(镇)均设有广播放大站,合计有扩音机65台,收录机50台,乡站设备技术达标
进度在金华市范围已属一流。431个建制村有广播室;全县共有喇叭63646只,农村广播入户率为83.9%。
“八五”开始,乡村广播网建设以提高广播入户率、改造更新广播网设备、提高系统质量为中
心。1992年,架设了县城至柳城46对千米的甲级质量的铝包钢线信号线,柳城片广播音质大为提高。
“撤区扩镇并乡”后,乡(镇)广播站由原来34个随之调整为23个,乡(镇)站设备全部更新改造,
质量指标均达乙级。至1995年底,全县广播喇叭总数达到85895只,其中音箱广播达40652只,农村广
播入户率89.7%。
乡村广播网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后,“九五”、“十五”期间城乡群众即随县广播电视台建设发展
而提高方便程度和视听质量。1997年,实现无线与有线广播同时传输。1999年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
体制改“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实现广播电视同时覆盖。至“十·五”期
末,全县建制村广播通村率达99%,在用户中无线和有线调频广播逐渐取代音频有线广播,凡是联网用
户,既能收录电视节目,同时还能接收广播节目。2005年起因广播不再是独立系统而不再专门统计。
表36-1 1986年~2004年全县农户广播发展统计表
全县总户数 全县农户数 喇叭总数 入户率 全县总户数 全县农户数 喇叭总数 入户率
年份 年份
(万户) (万户) (只) (%) (万户) (万户) (只) (%)
1986 8.69 7.62 63646 84 1996 11.02 9.40 87092 92
1987 8.84 7.82 65844 84 1997 11.23 9.41 85616 91
1988 9.60 8.56 67977 79 1998 11.36 9.38 85845 91
1989 10.00 8.79 68685 78 1999 11.40 9.37 82344 88
1990 10.14 8.91 66951 75 2000 11.59 9.43 71304 76
1991 10.31 9.21 73210 79 2001 11.71 9.27 69886 75
1992 10.89 9.42 78542 90 2002 11.73 9.17 78235 85
1993 10.93 9.38 84149 90 2003 11.86 9.13 50367 55
1994 10.98 9.27 86268 93 2004 12.11 9.14 69846 76
1995 11.06 9.36 85895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