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3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71·











                                      第四编   城乡建设











                   80年代起,县城建设开始按照城市规划实施,旧城改造逐步展开,新居民区建设在江山新村开了
               先河。90年代县后畈开发为商贸住宅区,县城新区拓展至火车站,老城区开始连片改造。至2000年,

               新老城区连成一片,县城新框架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后,根据新的建设规划,按照建设“山水生态
               精品城”的理念,围绕“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的生态格局,努力打造以温泉为特色的休闲旅游
               城市为目标,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房地产开发,20年来城镇居民
               人口增加2.8倍,而住房拥有量增加8.9倍。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2年的2.07平方千米扩展到2005年的

               17.6平方千米。
                   近20年来,各建制镇的建设也迅速发展,镇区面貌已有较大改观。2003年开始的“十村示范、百
               村整治”以及2004年开始的生态乡、镇、村建设引领了新农村建设方向,已取得初步成果。






                                              第一章    县城建设






                                                    第一节    规划


                   第一次县城建设规划

                   1982年武义县城进行第一次建设规划,1983年10月编制完成。报经金华地区行署发〔1985〕84号文
               件批准实施。规划期限:近期至1985年,中期至1990年,远期至2000年。城市性质:武义县城是全县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继续加强轻纺工业、建材和砩石开采工业、积极开发食品工业的社会主义城
               镇。城市规模:1982年现状人口为2.29万人,用地2.07平方千米;规划近期人口2.5万人,用地规模2.57平

               方千米;中期人口2.72万人,用地规模2.94平方千米;远期人口4万人,用地规模4.02平方千米。
                   第二次县城总体规划
                   1993年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发〔1993〕93号文件批准了武义县县城第二次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近期1992年~2000年,远期2000年~2010年,远景2010年~2050年。城市性质:武义县城为全县政

               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以萤石和温泉为特色的综合性城镇。规划区范围、人口和用地
               规模:包括武阳镇部分行政区范围和邵宅乡的部分地区,近期人口6.5万人,用地规模5.85平方千米;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