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5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83·
2006年4月,环境卫生管理所成建制由建设局划归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1980年~1986年累计
拨款58.45万元。由于城区环境卫生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财政拨款也逐年增多;2005年,县财政拨款已
达497万元。
1992年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县政府颁布《县环境卫生有偿服务实施办
法》,向城区单位、沿街商店、摊贩等收取垃圾清运处理费。1994年1月15日,县政府决定向城区职
工、居民收取每人每月1元的环境卫生管理费,开展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偿服务工作。1998年以后,收费
对象及数额有变动。2005年,环卫所共收取垃圾清运处理费58.9万元。
表4-6 部分年份环卫工作量统计表
道路保洁量 垃圾清运量 粪便清运量 道路保洁量 垃圾清运量 粪便清运量
年 份 年 份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1986 6.1 0.53 2000 52.4 2.6 0.6
1990 7.6 0.45 0.2 2005 126.7 3.6 0.2
1995 21.7 0.92 (承包)
第三节 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
旧城改造
拆迁 武义县城旧城改造起始于1978年,为了拓展县城规模,拆迁解放桥北端部分建筑,建设解放
桥通往溪南汤。1984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拓宽解放街,共拆除私房80户,公房4户,单位房1户,
共计建筑面积7834平方米。1986年7月,为打通熟溪北路(解放桥至原武阳镇镇政府段),动迁22户,
计2859平方米。1987年8月,成立县城镇拆迁办公室,负责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工作。拆迁地块为壶山上
街新华书店至下水巷地段,共16户,计2165平方米。1988年7月拆迁县总工会以南、经委综合楼以西25
户,计1875平方米;武阳楼以南、倪宅巷以西28户,计1960平方米;溪南街伞厂以东、兽医站以西11
户,计825平方米;武义一中扩建工程(南丰片区)24户,计1680平方米。
1992年,根据新编制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县前片拆迁改造,武义酒厂外迁,辟出40米宽
的县前街。1994年,为打通熟溪北路镇政府至劳动桥段,拆迁农业局和武阳镇政府宿舍2幢。1996年4
月,县政府发布《武义县县城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成立县旧城改造指挥部。6月24日,县政府发
布《解放南街、壶山下街拓宽拆迁工程实施细则》,此后3个月拆迁壶山下街两侧及解放南街东侧的建
筑,并逐步拓宽街道及实施回建工程。1997年,下王宅地块改造,温泉路延伸至温泉桥,建设市民广
场。1998年,文化馆地块进行拆建改造。
2000年,第三轮县城建设规划开始实施,旧城改造规模加大。县政府决定在县城标志性建筑熟溪
桥北端建设滨江广场。2000年10月,滨江广场地块拆迁。同年拆建的还有武义布厂,改建为城市花园
住宅。
2001年,县城拆迁规模进一步加大,主要工程有双路亭入城口拆迁,壶山上街、横街、城脚路两
街一路拆迁,解放街第二次拓宽拆迁和熟溪防洪二期工程拆迁等,共拆除房屋建筑面积23.21万平方
米。2002年,实施明招路延伸、熟溪防洪三期工程、双路亭二期和解放中街(A、B区块)拆迁。2003
年,实施溪南中街1号~5号地块、马铃地地块、城脚路地块、琉璃路地块、解放中街三期(运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