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54
·186· 第四编 城乡建设
90年代,旧城改造的回建工程进入新的阶段。1992年起,县前片拆迁改造,回建县前街,建成中
南商厦、鑫桥大厦、行风大厦、农行大楼、室内菜场及沿街商住楼。1996年起,壶山下街改造,建成
长350米、宽18米的新壶山下街,街道两侧回建了烟草公司、粮食大楼、中国银行武义支行、房管大
楼、金田大楼等公共建筑。采用出让土地方式由个人出资拼建沿街店面、商住楼25幢。回建面积4.99
万平方米,使壶山下街焕然一新,成为县城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一条商业街。同年,解放南街拓宽改
造,回建溪南商厦、溪南邮电电信大楼等公共设施,拼建沿街店面商铺,回建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这一时期,环城南路加快建设,沿街建设了财政地税局、国土资源局、城建局等公共设施及沿街店
铺,县城东南至县城西南的一条新街道逐渐繁华、不断发展。1997年,温泉路、下王宅路拓宽改造,
建成长600米的温泉路(部分),沟通东升路、武阳路,把老城区与开发区连成一体。至此,武义城区
格局再次显著改观。温泉路两侧建成下王宅菜场、市民广场、千禧花园、滨江花园、宏福商厦等建筑
群,成为新的商业活动中心。
2000年~2005年,旧城改造工作增量提质,回建工程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2000年拆迁滨江广场
地块、回建滨江广场2.56万平方米及商住楼占地2万平方米,回建道路1.44万平方米。2001年拆迁壶山
街、横街、城脚路,回建紫金五圣商业中心。该商业中心建筑风格独特,高五层(含地下一层),环
状街中街设计,集商贸、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拆迁温泉桥南振兴路,回建金三路广场商住区。
解放中街第二次拆迁后拓宽至20米,并逐年回建红宝石大厦、宏马时代广场、阳光华庭、汇景新城、
西溪华庭等大型商贸住宅建筑群。2002年,双路亭入城口拆迁后,改造拓宽建成温泉南路,回建五金
一条街商住区。2003年,溪南中街1号~5号地块拆迁后,回建湖畔公园及武阳名筑(建筑面积4.1万平
方米)、江南明珠(建筑面积8.69万平方米)2个商住小区。
武义县城经过20多年的拆迁及回建,武义县城,街道拓宽、交通便捷、大地增绿、商铺鳞次栉
比,住房宽敞舒适,环境优美洁净。
新区建设
武义县城的新区建设,起步于80年代。1986
年3月,县政府批转《武义县干部、职工、居民自
费建房试行办法》,统一建设住宅小区,城区首批
266户居民在长蛇形(现江山新村)自费建房。这
是武义县城新居民住宅区建设之始。此后几年,东
苑新村、金星新村、南丰新村、下王宅等6个新住
宅区逐步建成,至1991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60
平方千米。
1992年7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武义经济技 图24:县城阳光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
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并根据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划出老城区东北边缘的县后畈作为县城新区进
行开发建设。规划总面积2.18平方千米,首期开发用地79.33公顷,其中商业小区33.33公顷,工业小区
46公顷。
1993年~1997年5年间,县城新区建设有计划、高质量地展开,建成城区最宽、最长的武阳路
(见本编第一章第二节目“城区道路”),完成道路两侧房屋、商铺建设,其中武阳镇镇政府大楼
(2001年9月以后改为公安局大楼)、中国建设银行武义支行大楼、水务大楼、信用联社大楼、君乐
大酒店大楼、金星大楼等公共设施都建于这一时期;建成温泉路北段及道路两侧建筑,如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