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7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447
第三章 生态建设 ·379·
第三章 生态建设
第一节 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
2001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方针后,同年,县政府《关于下达2002年度林业
生产计划及有关扶持政策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绿色通道”建设和标准农田
林网造林工程、城镇村庄绿化美化工程,造封管结合,狠抓迹地更新;经济扶持政策上,突出针阔混
交林、阔叶纯林、退耕还林的扶持标准,并安排70万元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2002年5月,武义县
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立项。10月,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县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和自然保护区规划的
审议。2003年,县林业局下达的《2003年度林业工作思路与工作要点》突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实
施。2004年,为加快“生态立县”建设,县委、县政府把“打造‘绿色武义’”作为县领导联系重点
工作来抓,同时邀请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设计院主持完成了《武义县林业现代化规划》。同年,
县政府下达的“林业生产扶持政策”,取消营造用材针叶纯林的扶持,重点扶持生态工程项目和林业
支柱产业建设。2005年3月,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县建设进程,加强阔叶林发展和迹地更新工作,县政
府成立了“武义县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省级示范区和迹地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是年,县政府下达的
“林业生产计划”再次提出“突出林业项目建设、强化生态建设质量”。2001年~2005年,绿化造林
以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造林、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阔叶林发展等工程项目建设
及退耕还林、迹地更新为主,树种以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为主。5年间全县共造林4318.4公顷,其中
生态林3164.9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73%。林业产业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对生态区位重要的、
土壤瘠薄的林地严禁开发,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林地严禁开发,而是坚决采取生态环保措施。在森林
资源管理和保护上,实施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牛头山、壶山森林公园开发和建
设顺利推进。建立了森林资源网络动态监测系统,森林防火预防、监测、扑救和指挥体系,森林有害
生物预测预报、检疫和防治体系及其综合治理工程得到完善。加强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
采伐、林地的管理和林业执法力度。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
武义县境内至2005年,共有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小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8个。
1995年12月,武义县政府发文公布牛头山区域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30平方千米,保护区
范围:东至金鸡山岗、牛角尖;南至宣平溪水库大坝、土地岗;西至遂昌县交界;北至东坑、田铺。
2001年进行了扩区规划建设,对牛头山区域自然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规划保护面积120平方千米,
编写了《浙江牛头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浙江牛头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
划》,是年组织有关专家通过评审。2002年,考虑到保护区内村民生产生活问题,调减规划面积为80
平方千米。2005年6月,因发展森林旅游需要,武义县人民政府发文对原县级自然保护建设范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