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68

七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舟山市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理念,整合基层管理服务力量,建立“网格化定位、立体化组
            团、信息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常态化保障”工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效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新模式带来的变化,被形象地概括为: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








                                                      始 创 推 行





                2007年底,舟山市普陀区以桃花镇为试点,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创新党在基层执政

            方式,构建为人民服务之网。桃花镇把城市发达国家“数字城管”概念引入到农村去,从管理角度把网格里
            面群众的所有信息录入平台查询,主要是查询和管理功能。桃花镇被分成40个管理服务网格,所有居民被纳
            入单元网格中。每个网格配备一支服务团队,有乡镇干部、社工、民警、教师、医生等,他们进村入户,了

            解民情,倾听民声,解决问题。2008年4月,市委组织部领导在桃花岛蹲点调研,认为网格化不能光是一个
            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服务的手段,而且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因而正式明确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

            务”,形成了一个“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初步构想,在桃花镇进行试点和跟踪观察。
                2008年8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舟山市全面推开,提出其概念是“网格化定位、组团式服务、
            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明确其定义是:在乡镇(街道)、社区

            (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尊重传统、便于服务和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基本代表,把乡镇(街道)划
            分成若干单元网格,一般渔农村100~150户为一单元网格,城区适当放大;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管理服务

             团队,建立时,整合各方面的服务资源,考虑每名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
             因素,使每支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
            干部、网格党小组组长、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

            与,一般由6~ 8人组成,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
            责,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直接、更高效且经常化、多元化、个性化

            的服务。在坚持完善原有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基础上,以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为单位设置网格,对
            应每一网格内的群众设置服务团队。社区(村)党组织所辖的党小组也按网格调整设置,组织关系在同一网
            格内的党员被编入一个党小组,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普通群众。通过整合公共

            服务资源,采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党小组”的模式,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使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的“真空”,形成“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