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45

垂直 分 布

                   在区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以舟山岛北岸为界,其东部及南部水域,潮混合强烈,无论冬夏,盐度的垂

               向分布都比较均匀,其表、底层盐度值差小于1‰ 。岱山以北水域则垂向变化较大,冬季也在2‰ 以上。个别
               站夏季表,底层盐度值差高达10‰以上。同时盐度的垂向分布在浅海水域出现层化现象,形成较强的盐跃层,

               最大强度可达1.62‰/m。















                                                      夏季盐度垂直分布图








                                                    第 三 节   潮   汐





                                                         近 海 潮 波

                   来自太平洋的潮波是舟山海域潮汐运动主源,由天体引潮力直接产生的独立潮很微弱。大洋潮波从东南
               方向先后传入境内磨盘、黄大、岱衢及黄泽等洋。由于岱山北部海域开阔,潮波很快进入杭州湾;而南部海

               区受岛屿、水道分割,潮波沿途受阻,传播速度仅为北部海区的二分之一。
                   潮波可分前进波和驻波两种。潮波刚进入境区时,基本保持了外海前进波特性,遇到大陆和岛屿发生反

               射,当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使潮波逐渐丧失前进波性质而具有驻波性质。故潮波进入金塘、册子水道后,
               其性质与此前有明显区别,一般称为前进—驻波,或称复合前进波,并使潮位与潮流有近四分之一的位相差。
                   外海潮波进入沿岸河口港湾后,随水深逐渐变浅,底摩擦增大,潮波波形发生变形,浅海分潮的潮振幅

               明显增大。浅海分潮的量值,由东而西,即由外海至近岸渐次递增,嵊山、绿华、庙子湖、小湖等站一般小
               于10厘米,大戢山、大洋山、大鱼山等站增为10余厘米,至滩浒站时高达31.4厘米。


                                                        潮 位 与 潮 差

                   潮位    金塘岛海区(指龙山—大鱼山—岱山—竹湾连线包围的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海区,其

               余海区均为半日潮海区。前者实质上还是半日潮,即一个太阳日中仍有两次高潮和低潮,但两相邻的潮差不
               等,涨落潮时间也不等。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