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49

实测流速统计
               表1-6-4-1



























                   嵊泗:自西向东潮流逐渐减弱。最强潮流出现在崎岖列岛,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泗礁山一带潮流较强,

               涨落潮流大小相当。马鞍列岛潮流较弱。
                   岱山:岛屿周围潮流很急,是舟山海区中潮流最强区。龟山航门实测流速超过400厘米/秒。多数落潮流
               速大于涨潮流速。

                   定海:舟山岛西北潮流很强,是浙北强潮流海区之一,有三分之二层次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三分之
               一层次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普陀:中街山列岛为一弱流区,涨、落潮流速基本相当。
                   大小潮关系:总的说来大小潮相差悬殊,小潮潮流值约为大潮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


                                                     流速与运动形式

                   主要指流速、旋转方向和转流时刻。舟山海域的最大流速、平均流速都是表层或5米层为最大,并随着深

               度增加而逐渐减弱。但个别地区如金塘水道西口南侧,出现涨潮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落潮流速仍是上层
               大的现象。同时,垂向各层次出现最大流速的时间,底层要比表层及5米层早。在转流时间变化上,受海底摩
               擦阻力作用,一般为底层先转,然后逐次往上。表、底层转流时差随离岸距离增大而增大,即与水深成正比:

               水越深,时差越大。
                  舟山海域最大潮流方向与潮波传播方向呈一致性,即为西北—东南向或西—东向。潮流强弱又与潮波振幅大

               小相对应。故潮差大的水域,通常潮流流速也大。另外,潮流运动受地形影响很大,一些水道、岛屿和湾口处,
               虽潮差不大,因流量集中,流速也很强。龟山、金塘、西堠门等水道,曾有6节以上的记录,为潮流湍急区。
                   潮流运动由于受地形、边界制约,沿海-20米等深线以内离岸不远的绝大部分水域为往复流。但在距岸较

               远、水域宽敞的海区则呈明显旋转形式;因受科氏力作用,其旋转方向多为右旋。
                   嵊泗:马鞍列岛海域表现为旋转流,其余海区均为往复流。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