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57

秋季,总平均湿重生物量仅为92.79mg/m³,最高值出现在青浜岛东侧海域,最低值在朱家尖东侧和北侧、
               小长涂山西北侧以及嵊山西南侧海域,均小于10.0mg/m³。总平均体积生物量为0.27ml/m³,主要由精致真刺水

               蚤、亚强真哲水蚤、肥胖箭虫、百陶箭虫及中华假磷虾等构成,最低值位于马鞍列岛南侧。桡足类个体数量
               仍占最大比例,达52.1%,与春季相比,毛颚类与其他类所占比例上升,各为19.9%和15.9%,水母类下降为

               12.1%。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主要的次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学的物质转换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种类

               组成、数量分布以及种群数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海洋生产力的发展。
                   桡足类(Copepoda)  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体长一般1.0~ 4.0毫米。身

               体分节明显,由16~17体节组成;由于体节愈合结果,一般不超过11节。全身可分为前体部和后体部两部分。
               前体部较膨大,包括头部和胸部,又称头胸部,具有附肢11对。头部一般由头节和第一胸节愈合而成,胸部

               由3~5节组成。后体部又称腹部,一般由3~5节组成(雄性比雌性多一节),不具附肢。最后一个腹节肛节或
               尾节,其末端有两个分叉,称尾叉。

                   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一类,种类多,数量大,出现季节长,是经济鱼类和幼鱼主要的饵料之
               一。舟山海域常见有20余种,其中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是中国近海地方种,主要分布在沿岸水系与外海

               水系交汇区,春夏季生物量丰富,舟山渔场为主要密集分布区之一;真刺唇角水蚤,是近岸低盐种,8月数量
               最多,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精致真刺水蚤,为暖水性表层种,以夏秋季生物量最丰富,且能忍

               受一定程度温、盐变化,繁殖力特强,儿乎周年均有幼体出现,在长江口、舟山渔场广为分布;普通波水蚤,
               为暖水性种,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15℃、盐度大于33‰的水域,夏秋季在舟山渔场广为分布。

                   磷虾类(Euphausiacea)  是小型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软甲亚纲真虾部(Eucarida,Caridea)。体长
               一般10~20毫米。身体由21个体节组成。成体头部6个体节和胸部8个体节完全愈合,由儿丁质背甲所覆盖。

               腹部7个体节分节明显。腹肢和尾扇发达。通常在眼柄上、第二及第七胸肢基部各有一对发光器,腹部第一至
               第四节的腹甲中央也各有一个发光器。
                   磷虾类是多种鱼虾类和海兽的主要饵料之一,在小黄鱼和大黄鱼幼、稚鱼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舟

               山海域最常见的磷虾有3种:中华假磷虾,是中国东南近海低盐水域特有的地方种,于长江口区和舟山近海均
               有分布,6—1月为繁殖期,也是周年生物量最大季节;太平洋磷虾,是北太平洋温带种,东海主要分布于北
                         1
               纬29°以北、东经122°以东、盐度32.5‰以上水域,一般以10—12月生物量为大;宽额假磷虾,是暖水性种,
               东海主要分布于受暖流控制和影响的外海,以9—2月生物量为大,舟山海域东南部也有较多分布。
                                                        1
                   箭虫类(Sagitta  Spp)是海洋浮游动物中习见的种类,隶属于毛颚动物、箭(矢)虫纲、箭虫科。成
               体长10~30毫米,身体细长,透明,左右对称。全身被体腔内横隔膜区分成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两侧

               各有成排儿丁质钩状颚毛。躯干部两侧有侧鳍对。尾部末端具三角形尾鳍。
                   箭虫类,在海洋浮游动物中数量仅次于甲壳类,一般占浮游动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箭虫类是肉食性

               浮游动物,除摄食硅藻、原生动物桡足类及其他浮游幼鱼外,还能吞食体形大于自身的磷虾类、端足类和仔、
               稚鱼等;但其本身又是多种鱼类的优良饵料,故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重要地位。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