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97

海 洋 污 染 基 线 陆 域 污 染 源 调 查

                   1998年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全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城区经济状况和沿海企业入海排污、海洋

               船舶排污、港口排污等为内容的“舟山市海洋污染基线陆域污染源调查”,配合全国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
               查。基本查清舟山主要污染物的入海种类、方式及数量等要素。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途径是入海,污染物的主

               要种类为有机物和油类。据调查数据汇总显示,舟山市的陆域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一定控制。与1995年相比,
               废水排放量从2110万吨减少到1545万吨,下降36.6%;固体废弃物从1.12万吨减少到0.77万吨,下降34.5%。

               随着海上流动污染源(主要是船舶)排放量的增加,以及汇入舟山海域的大江河流携带的大量污染物入海,
               舟山海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海 洋 预 报

                   2000年底,市海洋局根据《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方案》和市海洋产业发展及防灾减灾的

               客观要求,会同宁波海洋预报台,对全市主要港口、海区的潮位、海温、海浪及风暴潮增水等海洋环境要素
               进行了试预报。2001年6月19日,舟山市人民政府舟政发〔2001〕69号文,同意从7月1日起,以舟山市海洋
               局、舟山市海洋预报台(筹)为发布单位,在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发布每日海洋预报。


                                                   舟 山 市 海 洋 功 能 区 划


                   根据浙江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浙江省海洋局《关于组织开展沿海市、县(市、区)海洋功能区划和海
               洋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1998年9月,市政府成立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开发规划领导小组,聘请5名由省、市
               海洋与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于1999年2月起,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浙江省沿海市(县、

               区)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目标纲要》,对全市
               管辖的海域和海岛开展了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总字数约14万字,分4章,划出5个大类、11个亚类、26个型、50个区,计653个
               功能区。1999年12月7日,通过省、市专家组的评审,获得较高评价。2000年5月9日,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实
               施《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为全市海洋使用、海岸工程项目选址审批和制定涉海行业规划提供依据。


                                                 “蓝色工程”示范区建设


                   1999年7月12日,岱山县高亭镇、定海区长峙乡被批准为首批浙江省“蓝色工程”示范区。高亭镇于1999
               年投资533万元,对围塘养殖、电厂余热水利用、外海捕捞、水产品加工及海洋药物开发等方面进行示范推
               广,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999年其社会总产值达10.7亿元,比1998年增长10.3%,其中海洋经济产值占总产值

               的82.2%。长峙乡于1999年投资1565万元,在农业“一优两高”基地、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旅游资源开
               发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成效;1999年其社会总产值达1.45亿元,其中海洋经济产值占总产值的75.8%。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