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459
礁—洋山—镇海—宁波、泗礁—衢山—宁波镇海、洋山—衢山、嵊山(枸杞)—宁波、嵊山(枸杞)—沈家
门等,高速客轮航线12条;新增轮渡航线4条。2001—003年,开通沥港—宁波镇海、宁波白峰—桃花、普陀
2
山—半升洞—桃花、普陀山—桃花—宁波白峰、秀山—三江、兰山—三江、普陀山—上海芦潮港、定海—沥
港、定海—桃花、泗礁—洋山—宁波镇海、衢山—高亭—宁波镇海、泗礁—洋山—三江、泗礁—洋山—上海
芦潮港—普陀山、衢 山—洋山—上海芦潮港、普陀山—宁波大榭等高速客运航线15条,沈家门—蚂蚁岛—桃
花、朱家尖—桃花常规客轮航线2条。
2005年底,全市有海上客渡运航线98条,其中高速(快速)航线28条,滚装车客渡航线11条。9个主要经
济大岛全部开通对外客滚运输航线,12个经济大岛均开通20节以上中高速客运航线。境内岛际交通基本实现
“2小时交通经济圈”目标。
普陀山—福建(马尾) 全程350海里。1991年,由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开通上海—沈家门—福建马
尾航线(图3-5),“海星”轮承运,369客位,航速15节,5天2航次。1995年,“普济”轮投入该航线,664客位,
两轮对开。1996年,又调“洛伽山”轮投入航线,830客位。1997年,朱家尖海峡大桥建成,客轮通过沈普水
道困难,遂改道普陀山至福建(马尾)航线。同年因朱家尖民航机场通航,普陀山至福建海上客流量速减。
2003年,该线停航。
普陀山—岱山—上海 全程149海里。由原沈家门—上海航线调整而来。1981年,舟山地区轮船公司辟
沈家门至上海航线,3天1班。1983年改从普陀山起航经沈家门—上海,次年改航普陀山直返上海(图3-6)。
1987年8月,市轮船公司和岱山轮船公司联营,新置“蓬莱”轮投运普陀山起航弯泊岱山高亭镇至上海航线,
3天1班。1993年8月,岱山高亭海运公司与上海长江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岱山旅游公司合资建造的高速客轮
“徐福号”同时投入承运,205客位,航速28节,每天2航次,1994年12月停航。1995年,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
司置“法雨”轮投入该航线和“蓬莱”轮对开,702客位,每天来回各1班,周末加班。1999年,改由“洛伽
山”轮与“法雨”轮承运,830客位。2005年,客运量362万人次。
定海—上海 全程110海里(2003年前,定申线起讫点为定海—上海十六铺码头,全程135海里)。1989—
1993年,由舟山第一海运公司“南湖”轮(920客位)和“浙江805”轮(244客位)承运,定申对开,每天1班。
1993年,为解决定申线运力不足,购入“浙江816”轮(556客位)替代“浙江805”轮。1996年8月,购入“紫
竹林”轮(728客位)替代“浙江816”轮;11月,“大红鹰”轮(720客位)取代“南湖”轮。1998年后,随
着沪杭甬高速公路客运开通及民航、车客渡、高速快艇发展,客源极大分流,定申线海上客运量逐年下降。至
2000年,经营亏损。2003年,上海十六铺客运站移至吴淞,定申线客运量进一步萎缩。是年6月,“大红鹰”轮
撤出,另租“海游200”轮(500客位)营运。2004年3月,“海游200”轮也因亏损撤线,这条由舟山第一海运公
司经营50年的客运航线业务全部停止。2005年,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改“紫竹林”轮为“普陀山号”继营该
航线。每星期一、三、五开上海,二、四、六返定海。2005年,客运量1.66万人次。2007年3月29日停航。
高亭—上海(芦潮港) 全程48海里。2004年1月开通。岱山县蓬莱客运轮船有限公司“仙洲5号”轮承
运,295客位,航速28节,每天2航次。2005年,客运量5.72万人次。
衢山—高亭—宁波(镇海) 全程48海里。2003年1月开通。岱山县蓬莱客运轮船有限公司“仙洲2号”
轮承运,138客位,航速28节,每天2航次。2005年,客运量8.1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