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79
续表
鉴于定海、普陀两城区相对独立,本目分两地简述。
定海城区 排水管网呈环形树枝状,雨水、污水多为合流。排水走向从东到西、由北向南,除部分污
水排流入污水处理厂外,其余均排放入海。1989年,改建人民路和新建环城南路,城中河观音桥段(长160米)
改建成涵渠;1990年新建商业街,西园河改建成长380米,高2.5米的涵渠。1995—996年,新建育苗路和合
1
源住宅小区道路时,修建涵渠长300余米。2001年,改造扩容环南、道头、昌国3座污水泵站,提高排污能力。
2002年,改造留方路、文化路排水工程,分别敷设管径600毫米雨水管道112米、管径400~1000毫米排水管
道600米。2003年,投资300万元,在增产碶内侧、距碶闸约7米处的河道中建翻水泵站,为城区紧急泄洪设施;
河道中建容积365立方米集水池,池内安装450千瓦潜水泵机2台,每台扬程7.5米,排水量1.5万立方米/小时。
2005年9—2月,投资350万元,增设庆丰路雨水管道和机场路雨污水管道,敷设环城西路雨、污水管道,总
1
长3000余米;完成昌国路雨水管道、桔园南区排水管道、开源桥暗渠闸门、桑园弄和西山路给排水管道的改
造,其中昌国路雨水管道改造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建国路,敷设管道750米;与昌国路交接之留方路、芙蓉弄
等低洼地段敷设排水支管,昌国桥南侧新建排水出口闸门1座,由此,该地段雨水可直排至河,结束了雨污合
流、依靠排污泵站排水的历史。1989—005年,新建孝娘池等排污泵站5座,改建南珍等排污泵站6座(次),
2
新增排水能力8000余立方米/小时。
1989年起,城区河道实施“清淤、连接、疏通、截流、管理”综合治理。1990年,投资55万元,完成部
分治理工程,河道水质开始好转。此后,投入数百万元治理城西片河道,但效果甚微。1998—000年,投入
2
近千万元资金,分两期整治城东片河道,河水水质有所提高。2003年1月起,根据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方
略,全面治理城东河、城中河、城西河和新河,拆除侵占河道的各种违章建筑(含构筑物);河道两旁敷设
排污管道,截住排污源,清除淤泥;河岸驳坎,河床浇筑混凝土,铺底硬化等。是年底,完成单项工程3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