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4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84

的香竹园、洞桥新村的河畔园、昌东新村和檀树新村的小游园、金寿新村的合欢园等;普陀东港颐景园更是
            融中国江南园林文化于其中,内置各类雕塑、假山、休闲亭子、游廊以及人工构筑的河流湖泊、曲径小桥。

            2005年底,市区绿化住宅区80余个,绿化面积100余公顷。
                单位庭院绿化    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有较大发展,许多单位在扩建、改建中普遍重视绿化建设,且按
            规划实施绿化,单位附属绿地不断增加。不少单位还向花木公司租赁盆栽花木,少则10余盆,多则数十盆,

            美化环境。市自来水公司、浙江海洋学院、舟山石化学校、海军四一三医院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已达到甚至超
            过省提出的绿化指标,舟山经济开发区和东港经济开发区内各项工程建设和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同步实施。
            2005年底,市区近200家单位建有小花园,绿化面积100余公顷。

                生产绿地    1989年,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等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产性绿地不多,主要由集
            体苗圃提供。1993年后,部分地(路)段绿化由专人承包,个体建草圃、苗圃增多,生产性绿地不断扩大,

            但苗木自给率仅10%左右,与城市绿化建设需求仍相距甚远。1997年后,一些生产性绿地陆续建成。市园林
            管理处在定海城西茅岭河畔建成花圃、苗圃,占地1公顷;海山公园内建成温室1座,占地660平方米,培育各
            类盆栽花卉;定海城区东建苗圃、花圃1个,占地8000平方米。2004年,投资100万元在定海白泉建乡土树种

            培育基地,占地4公顷,次年4月建成。2005年,市区有各类生产绿地面积10余公顷,年均生产花卉能力50万
            盆以上,自给率90%。








                                                第 四 节   新 城 建 设





                                                       建 设 开 发

                2001年3月,临城新区建设启动,陆续开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建设前期工作。10月,成立舟山市临

            城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建设工作。11月,市政府批准实施《舟山市临城分区规划》,规划范
             围(包括长峙岛)19平方千米,近期建设用地830.64公顷,人口规模6.5万人;至2020年,人口规模14.5万人。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新区建设。是年,征用土地77.9公顷,拆迁房屋5.9万
            平方米,动工兴建千岛路(一期)、临经六路、临长路和定沈路的拓宽改造,新建安置小区。2002年,完成千

            岛路(一期)、翁洲新村(安置小区)、临经六路一期、临长路等5项工程,其中千岛路(一期)全长1517米,
            宽100米(其中绿化带宽71米),道路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率71%;启动新建市行政中心、新城大桥、

            临纬三路、临纬四路等,敷设新区排污管线,开展行政中心附近河道整治。2003年,完成海宇道(一期)、星
            岛路(一期)、临纬四路等新区主干道,建成道路长3719米,面积10余万平方米;完成329国道污水管线敷
            设,长4800米;建2~6号污水泵站5座;市政建设总投资1.20亿元。是年,新开工(含续建)的较大建设工程

            30余项;其中市政工程10余项,包括新城大桥建设、定沈路临城段(沧海道)拓改、炮海路和海音道诸道路
            建设、1号垃圾中转站与7号排水泵站新建等;新建住宅小区6个,房屋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行政办公楼等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