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769
人就业办法》。7月,规定个体工商经济组织依法缴纳保障金。2005年,市残疾人服务社试运营,为残疾人提
供配套综合服务。17年来,全市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1818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883人,残疾人个体
就业(含农村从事养殖业和家庭经济)653人。开展残疾人种养殖业、残疾人专用车驾驶、电脑、缝纫等多种
就业技术培训158期,培训残疾人3348人次。
扶贫解困 1995年1月,开展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以上年底城镇人均年收入500元、农村人均年收入300
元以下为标准),全市有残疾人特困户792户、1464人,其中农村占95.75%。1995—1997年,中国残联和中国
发展银行向普陀、岱山、嵊泗发放扶贫贷款85万元。1998年7月,全市城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416名
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月,市政府出台《舟山市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意见》,将残疾人被
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工作范畴,采取就业、结对、救济、信贷、政府扶贫等多种形式扶持残疾人。是
年,建立舟山市定海区残疾人服务社和岱山县残疾人服务社,开展残疾人小额信贷扶贫等服务。同时,开展
市级机关结对帮扶贫困村活动,动员全社会同贫困残疾人结对。1999年,重点抓好残疾人小额信贷扶贫的初
步推广,对残疾人开办果品加工厂给予政策、资金支持。2002年,根据省残联“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
行动,确立以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为基础、以社会结对扶持为形式的扶贫工作新路子。是年,建立残疾人扶
贫基地4个,脱贫465人,实现小康220人,新扶持74户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建立残疾人扶贫奔小康试点村1个。
次年,开展为百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住房困难的“助居工程”,动员社会力量筹措经费30万元,为100户残疾人
住房困难户解决住房困难。2005年,制定《舟山市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暂行标准》。是年,有残疾人扶贫基
地20个,达省级标准4个。1989—2005年,全市结对扶贫389对,纳入低保残疾人3241人,残疾人脱贫986人;
投入扶贫资金406万元,发放小额贷款32万元,争取省扶贫贴息341万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走访残
疾人贫困户4660户,送上慰问金102万元。
舆论宣传 市残联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全国爱耳日等
节日,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扶残助残宣传活动。
1994年5月,开辟广播电台残疾人热线电话栏目。1997年5月,与舟山电台联合举办“5·18”助残与自强
专辑《明天会更好》。6月,开辟《残疾人之声》专题节目。次年,与舟山调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残疾人专题
节目《残疾人之声》,每星期二、五晚上播出。2001年11月,邀请省“助行工程”自强报告团举行报告会3场,
听众2000余人。2003年,举办“蓝天杯”残疾人公益广告大赛,开展“爱心记者”评选活动。次年,成立市
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市残联与舟山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3期电视助残公益广告,同时推出助残公益广
告牌16块。2005年,舟山日报社推出“8+1”助残行动,由报社出资帮助残疾人办8件实事。是年,市残联、
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联合举办第一届舟山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并选送
作品参加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1993—005年,共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5个,其中《共
2
享一片蓝天》获第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一等奖。
为残疾人服务
上街下乡服务 1990年3月,组织12名残疾人上街开展残疾人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推出推拿、电器修
理、修配钥匙等服务。1996年,为市聋哑学校90名师生进行义务体检,与市妇联等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和
健康宣传。次年,全市驻军与地方医院组织医务人员送医下乡,为164名残疾人提供服务;组织市属各部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