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151
2002年1月,对位于册子乡桃夭门村的一座民国时期古墓进行调查。该墓属石椁墓,盖棺石长2.34米、宽
0.90米,墓深1. 40米。墓内木棺已腐烂,未发现任何陪葬品。
是年4月,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会同朱家尖风景管理处有关人员,在普陀山经过4个多月考察,确定古
籍所载宋代舟山与古代韩国海上交通要冲之高丽道头古址在司基湾观音洞山脚下。
2003年9月,岱山县衢 山镇下洞礁村发现一处古墓。根据出土器物推断古墓时代为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
是舟山发现的时代较早古墓之一。
是年12月,在普陀区勾山街道小蒲岙村吴家大院出土一些形制独特、做工粗犷的红陶,被认定为新石器
时代晚期到商代时期的陶支脚,约有三四千年历史。红烧土块地层距地面50厘米,文化层堆积厚度约60厘米,
挖掘出陶支脚近20件。
古动物化石 2001年2月一2003年10月,舟山博物馆先后从定海册子乡、普陀桃花镇等地征集到打捞自
金塘、东极海域古动物化石200余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等科研机构专家联合鉴定,这些古动物化石属于古棱齿象、德氏水牛、斑鹿、达维四不象鹿、额鼻犀、野马
等古脊椎动物,距今约2. 19万年。2003年11月,征集到一件出自舟山海域灰鳖洋的木棒化石,长48.5厘米,直
径8.5厘米。距今约4万年。2005年5月,汇集舟山海底古化石研究资料的《舟山海底哺乳动物化石与古人生存
环境》一书出版。
革命文物 2001年,市档案馆在清理馆藏档案时,发现一份1948年活动于舟山群岛的“浙东人民解放
军东海游击总队”印制、发放的《船舶登记证》。
2004年3月,在普陀区东港街道塘头村上老厂发现舟山群岛游击支队活动旧址。旧址现存房屋9间,在右
厢房里仍保留支队领导人徐小玉曾经使用过的床、椅、柜等。
碑刻、城砖 1999年10月,定海书院弄舟山成人中等职业学校内施工现场发现清康熙乙未年(1715)
菊月所立“蓉浦书院碑”1块,高127厘米,宽92. 5厘米,厚16厘米,基本完整。
2001年9月,定海岑港外回峰寺天王殿在扩建殿宇挖地基时,于地表下约1.30米处发现距今700多年的古砖6
块,长、宽、厚分别为35厘米、18厘米、5厘米,上镌“昌國縣”字样。另出土一尊宋元时期的石刻人物头像。
2003年5月,定海盐仓街道明胜村冯家庭院发现一块长方形英文墓碑,墓志铭记录墓主生平,所述为陈顺
兴生于1878年3月13日,卒于1925年5月7日,17岁起在美国海军服役。该墓共有4穴,20世纪60年代被夷平。
2004年,定海卫海路保定会馆旧址拆迁现场拆出界址碑1块,高1米多,宽近1米,厚约0.3米,楷书竖刻
“保定会馆界址”六字,字迹清晰。
是年,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多宝塔维修过程中,发现民国八年(1919)被封没在水泥下的《普陀山太子塔
下藏零牙志》石碑一块。
是年,普陀山佛教研究所在白华庵附近发现几处碑文石刻,分别为南宋丞相史浩所题“真歇泉”篆字石
额,明董其昌撰写的妙庄严路《路记》刻石及所书“入三摩地”及“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石联,明陈
继儒所撰《路碑》残片。
其他文物 2001年,普陀登步乡大岙村村民在平整自留田时发现一批宋代古钱,共百余枚。
2003年8月,定海区白泉镇和平村发现一处建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建筑——舒氏宗祠。该宗祠规模较大,结
构独特,在舟山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