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517
二十五年(1889) ,杨氏倡议在沥表嘴山岗建造灯塔,得到家乡各界及上海南北号木船商行响应和资助,他
亲往募集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持建造灯塔。塔身用砖石砌成,呈圆柱形,高约3米,直径1.6米余,
塔顶四周装玻璃,中间为固定亮台,以植物油作灯光源,射程约3~4海里,为过往船舶导航。从此,金塘西
北海面航船触礁沉没事故大为减少。
杨希栋年老返乡后,又出资雇人看管灯塔,修建大鹏至沥港渡船埠头,并亲自维护渡口秩序。民国9年
(920)曾出任沥港总董,倡办水陆保卫团,配置灯船,巡缉于沥港口南北,以维护地方治安。
1
杨圣波(1901—940),小名宝训,希栋之子,毕业于宁波第四中学,先就职于上海海关,后在南京津
1
浦铁路服务。民国16年(1927),得其师尊、国民政府交通部长俞飞鹏赏识与提携,旋任津浦铁路局庶务科
科长、上海航政局第一科科长、代局长等职。1933年,继承父辈遗愿,出资万元,重建沥表嘴灯塔,命名为
“太平山灯塔”。1934年,圣波又捐资兴建大鹏碶、大鹏渡埠和息影亭。1940年逝世。其子按父愿,将祖父、
父亲同葬于沥表嘴灯塔附近山岗上,以示杨氏三代建造、看守灯塔之夙愿。
朱 葆 三
朱葆三(1848—926),名佩珍,字以行,又名葆山、葆珊,定海人。上海滩上著名巨商。曾为上海总商
1
会会长、全国总商会会长、定海旅沪同乡会长。生前曾捐资办定海中学(今舟山中学),建南珍桥,创办定海
时疫医院等。(前志有传,略)
汤 浚
汤浚(1864—1936),字尔规,别号遁庵居士,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世居岱山东沙镇新道头。
汤浚从小聪颖,好学不倦,8岁已读完四书五经。20岁参加县学考试以文章出众获秀才第一名。光绪十四
年(1888)庚子应乡试(考举人)不第。光绪二十六年(1900)补廪 生。宣统元年(1909) ,清廷又循例开
科取士,汤浚束装上京,以应朝考。在朝考作策论三篇,其中一篇题为《孙叔通定朝仪论》,文章精练,一气
呵成。考官批曰:“头头是道,切中时弊。”考试结果,中拔贡第一。浙江巡抚部院、浙江提学司赏“文魁”匾
额,并授安徽仕郎,试用江西直隶州州判。在江西直隶州任上,目睹灾民遍地,官场却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他审时度势,预感清王朝“大厦将倾”,决意弃官还乡,过隐居生活。未儿,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