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9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429
第九编 海洋产业
人工育苗
1988 年,区养殖公司在马岙、干 建 2 家对虾育苗厂,育苗水体 2000 立方米,主育中国对虾
苗,2 家育苗厂出苗 1.7 亿尾。1989~1992 年,每年出苗 1.2 亿~1.7 亿尾。1992 年,境内有 4 家对
虾育苗厂。是年起开始改育长毛对虾苗。
1996 年,区养殖公司下属马岙、干 对虾育苗厂进行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泥蚶、三
疣梭子蟹育苗,均获得成功,但规模不大。1997 年,大沙乡个人集资建育苗厂,经营 2 年因亏本有
偿转让给市水产研究所,市水产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扩建为浙江省华兴海珍品育苗厂。华兴海珍品
育苗厂、长峙岙山育苗厂除对虾育苗外,还进行大黄鱼育苗、美国红鱼育苗、 鱼育苗、梭子蟹育
苗,成为舟山市重点苗种培育基地。
2001 年,各育苗厂开始南美白对虾育苗,多数从海南、福建等地购入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进行
育苗。
2005 年,小沙镇陈云南聘请江苏省技术人员进行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北蝉乡唐志平在土池
试验梭子蟹育苗。2006 年,小沙镇银星水产养殖公司、小江尖养殖场、富田海洋生态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东海农场养殖场、北蝉团结二期养殖场 4 家单位育出三疣梭子蟹土池苗 1500 千克。2006 年,市
水产研究所岙山育苗厂停办。2007 年,浙江省华兴海珍品育苗厂停办。至此,境内仅剩毛峙育苗厂。
2007 年,小沙镇银星水产养殖公司、小江尖养殖场、定海旭旺养殖场 3 家单位育出三疣梭子
蟹苗 3750 千克。
第四节 渔业经营体制
渔业股份合作制
1993 年,开始在北蝉乡钓山村试行,而后全区推开。转制初期,将原集体财产转为股份财产,
集体资产有部分债务的实行“得资带债、有偿转让”;集体资产无债务的按工龄(社龄)实行无偿转
让获得资产;部分渔村实行资产按劳力(工龄)分配,暂时不明确有偿或无偿,把分配下去的资产
登记造册,结论待后。股份合作单位渔民自愿组合,股东合作生产,实行“股份所有、合作经营、独
立核算、民主管理、劳股分红、自负盈亏、风险共担”经营模式。基本实行按劳力平均入股,渔民自
行筹资买船置网,按劳分配,以股分红。体现“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分配合理”的特点。
一般以老大为主组建股份合作单位。股份合作单位向村级组织按年上缴管理费,管理费定额按船
只、吨位、功率及作业方式视情而定,且根据各村经济状况有所差异。高则每船每年 2000~ 3000
元,低则 500~1000 元。合股期一般为一个生产年度。1995 年 3 月,全区 25 个渔业村(社)900 多
个渔业生产单位在单(对)船核算、大包干基础上,全部实行渔业股份合作制。
针对渔业股份合作制实施初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区水产局在调研基础上,先后出台《关于
完善我区渔业股份合作制的若干意见》(定政办〔1994〕10 号)等文件。督促乡镇、村社签订“三项合
同”,即村社与股份合作单位、股份合作单位与雇工、股东与股东的合同,明确股东、雇工各方权利
40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