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6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八:戴简恪公遗集、程北山先生年谱
P. 296
· 292 · 开化古籍丛书 《程北山先生年谱》卷三 · 293 ·
夫事之大者,莫若敌国之和战,车驾之行留。方李纲主战,则李邦彦等以 不幸有之,是宗泽之疑复生于舆论也。夫国之成败在事之立不立,事之立不立
主和为罪人;及耿南仲主和,则李纲以主战为远贬;黄潜善以南渡为非是,则 在士气之锐惰,士气之锐惰在黜陟好恶之是非,使禄食之人皆解体而叹息,则
许景衡以请移跸而罢斥;迩日以迁避为良图,则论事者以请驻跸而外迁。然则 何事又能立乎?狂愚,惟陛下裁赦。绍兴元年三月四日上殿札子,第一札即操此
人安得不务回护含糊,以苟目前之利也。且以李纲、邢倞之结,余睹谓之疏率 札中语。
可也,因以致敌人之怒,谓谋之不臧可也,其谋遽泄而适不中耳。使其谋遂行 《宋故朝议大夫新知秀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武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
世,必以为奇计也。虽然使无是敌人之凭陵迫胁,亦极其力而后已也。然固以 紫金鱼袋叶公墓志铭》。
谓二圣北狩职此之由,则臣愚不识也。然则,虽有智如陈平者,不敢行金以反 案:叶公唐稽,以宣和七年夏四月,诏知秀州事。后两月,公遽以疾,卒
间;勇如蔺相如者,不敢全璧以抗秦;将如周亚夫,不敢不受命而坚壁以挫吴; 于其子江阴县之官舍。实六月二十九日,享年七十三。以靖康元年十二月十一日,
相如李德裕,不敢违众论而起兵以伐泽潞。何则?事有成败,战有胜负,一有 葬于平江府吴县至德乡真山之原,祔金紫公之域。公初葬,会天下兵动。后三
不至,则将负不可解之罪于无穷矣。陛下欲废李纲,默废之可也,若声其罪于 年,其孤始克状公行实,请铭于先生云。
天下,而其说不当于人心,则人不信伏而有后言矣。不惟非号令刑政之美,而 《驻跸扬州,以提点刑狱公廨为尚书省礼部,在西北隅卷书楼下。甲戌年,
又使横身任事开口献计者不敢谋,此国之大患也。车驾之在扬州,有为翰林学 余尝寓止焉。今寓直其下有感》:
士者,方侍讲读被圣知,为彼计者,保身缄默,不失主眷,则高爵重位亦可致矣。 三入南宫更白头,夜寒持被卷书楼。那知趼足半天下,投老浮山省旧游。
而乃刺口论天下财计,慕刘宴之为,欲以纾民力、资军食、富国而强兵者。会 《己酉二月二日,车驾渡扬子江。四日,匆遽离镇江。余与妻孥徒步趼足
孙觌论常平之法,诏俾讨论,其追积欠青苗本钱此一事不可行也。然比降诏旨: 饥走至吕城,道中口占》:
“因以为聚敛之臣,朕知其奸而罢黜,以此播告。”臣窃以为沮赴功立事者之心 白日无光卷地风,扶携趼足去匆匆。安知白首干戈里,身寄淮南老小中。
也。财利臣所不晓,方讨论常平法时,行在士大夫以为非者大半,臣以舆言问之, 《得赵叔问衢婺道中书作寄己酉》:
主议者为臣言,财赋之出于民,多取诚不如寡取,寡取诚不如勿取。然今国家 田中有秫醉渊明,石上无禾养伯龄。耸涧苍根终郁郁,拂云归翼会冥冥。
艰急,方欲西向复中原,非兵食不济也,与其无名横敛于民,如卖官告责免夫, 避喧人境心随远,入梦家山眼共青。岁晚定知成二老,深惭招隐苦丁宁。
曷若因旧法而损益之,取之微而积之多,于国计有补,而民力不困者,亦足以 《新作纸屏,隆师为作山水,笔墨略到而远意有余,戏题此句。末句盖取
纾目前之急。恢复既定,虽常赋犹当时一复之,其所以为聚敛之臣,且为奸者, 所谓“柴门鸟雀噪,游子千里至”也时守秀州,屡乞宫观归山居,未遂》:
臣愚不识也。然则,虽有李悝,不敢尽地力;虽有刘晏,不敢议平准;盖聚敛 急雨初收山吐云,清溪曲曲抱烟村。抛书午枕无人唤,归梦真疑雀噪门。
之名为可耻也。使人人不敢当事,人人不敢尽谋,人人先求自安,人人恐忤上 《题隆师山水短轴二首六言用蒋仲远尚书韵》:
意,则艰危之时,谁与图回而恢复乎?此亦臣之所谓非社稷之福者也。 抱瓮终年五亩,结茅何日三间。正拟萤飞自照,真成鸟倦知还。
臣既忘躯,昧死以尽忠矣,请遂毕其说。如近者,奋不顾身,惟力是视, 能画所画皆幻,是心是境无还。未暇法师莲社,且从居士香山。
思赴国家之急者,如宗泽亦少矣。然而沮挫诘责之,曾不得举首,虽以老病尽 《陆宣公祠堂赞》:
年而不知者,至以为朝廷沮死,岂不伤忠义赴功者之心哉?至使论者以谓位高 唐相陆宣公贽,嘉兴人。建炎三年夏四月,信安程俱假守秀州,始访公之
望隆、奋不顾死者,朝廷辄疑而惮之。此言尤不可使天下闻也,圣主岂有是哉! 像图之资圣佛寺,率僚吏祠而拜之,谨为之赞曰:
日者杜充守东都,威望日著,提兵来朝,远方之人虽不知其所设施,然闻之者, 天下无事,湛于宴安。视此神器,隐如太山。是以其臣,唯得是嗜。以谀为恭,
若隐然可恃而增气者。此何理也?然或以谓朝士已有论而攻之者,果有是乎, 以憸为智。世方纷乱,上下岌岌。忍于其间,觊得患失。伟哉宣公,兴元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