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龙港镇志2009
P. 112
- 70 - 龙港镇志
庄、二河、朝北处、海头、河尾、后岸、前东、民主、海下、新垟等 12 村。
海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苍南县的最早革命老区之一、革命先烈吴信直、方理
存、庄鹤生从 1927 年开始先后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章良村 民国《平阳县志》作章梁。据《章氏宗谱》记载,宋宁宗年间(1195~1224),章
氏由武部宦游至此,遂家于金舟咸通里(今钱库、项桥一带),继自迁居苓浦(章良之别
名,因小山与江浦得名),递传递衍,又以方言“梁”、“良”谐音,更名章良。 辖其自然村之
部分。 建政时,为和平乡大公村。 1955 年冬,和平乡撤销并入白沙乡。 合作化时,为白沙
乡新民高级社。 公社化时,定名章良大队,属白沙管理区。 1961 年隶属白沙公社。 1984
年 5 月增设海城乡,建行政村,属海城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归龙港镇管辖,
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户数 587 户,总人口 2342 人。 耕地面积 890 亩。
岑浦村 以驻地之别名为村名,辖章良自然村之部分。 建政时,为和平乡新民村。
1995 年冬,和平乡撤销并入白沙乡。合作化时,为白沙乡新民高级社。公社化时,属白沙
管理区章良大队,1961 年隶属白沙公社。 1977 年从章良大队分出,定名新民大队,因重
名,1981 年 12 月改名岑浦大队。1984 年 5 月增设海城乡,建行政村,属海城乡。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归龙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户数 596 户,总人口
2365 人。 耕地面积 890 亩。
下东庄村 辖 1 个自然村。 据《陈氏宗谱》记载:明建文年间(1399~1401),陈氏由
上东庄迁此聚居,遂名下东庄。建政时,为和平乡东庄村。1955 年冬,和平乡撤销并入白
沙乡。合作化时,为白沙乡新民高级社。公社化时,定名白沙管理区东庄大队,1961 年隶
属白沙公社。 因重名,1981 年 12 月,改名下东庄大队。 1984 年 5 月增设海城乡,建行政
村,属海城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归龙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
户数 245 户,总人口 955 人。 耕地面积 390 亩。
二河村 辖 1 个自然村,民国《平阳县志》作第二河。盖地处“白沙十湫”之第二条河
沿河,故名。 其地有“颍川”石桥,筑于宋大观二年(1108),可见其时陈氏已聚居此处。 建
政时,为和平乡二河村。1955 年冬,和平乡撤销并入白沙乡。合作化时,为白沙乡新民高
级社。 公社化时,定名白沙管理区二河大队,1961 年隶属白沙公社。 1984 年 5 月增设海
城乡,建行政村,属海城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归龙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
变。 2009 年总户数 654 户,总人口 2545 人。 耕地面积 914 亩。
朝北处村 以小地段名为村名。 驻地缪家桥,辖其自然村一部分。 建政时,为和平
乡合理村。 1955 年冬,撤销和平乡并入白沙乡。 合作化时,为白沙乡和平高级社。 公社
化时,定名白沙管理区合理大队,1961 年隶属白沙公社。 因重名,1981 年 12 月改名朝
北处大队。 1984 年 5 月增设海城乡,建行政村,属海城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
归龙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户数 265 户,总人口 1673 人。 耕地面积 572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