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龙港镇志2009
P. 109
第一篇 镇 域 - 67 -
厂之下,始时移民搭棚厂而居,名曰下涂厂。 所垦之地,种植时令作物,四季常青遂名新
美洲,洲、州谐音,而简化成新美州。 建政时为白沙第十二村,合作化时,为白沙乡东升
高级社,1957 年划归龙江乡。 公社化时,定名陡门大队,属龙江管理区。 1961 年隶属龙
江公社,因重名,1981 年 12 月改名新美州大队。 1984 年乡镇制恢复后,建行政村,属龙
江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归龙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户数 909
户,总人口 3239 人。 耕地面积 1006 亩。
龙威居委会 成立于 2000 年 5 月。 2009 年总户数 407 户,总人口 1602 人。
繁华居委会 2001 年 7 月成立。 2009 年总户数 607 户,总人口 2270 人。
白沙办事处
原称白沙乡。 相传后唐以前,此地原是一片冲积平原。 宋时因虹桥(现归平等办事
处)堤塘旁有条色白如玉的沙岗,俗名玉沙,乡名由此而来。 清乾隆《平阳县志》载有白
沙村,又名白沙市。 民国《平阳县志》称白沙里,包括十都的刘店、方梁(谐音)、章梁(谐
音)、二河、缪家桥和十一都的虹桥、孙店等处。 民国年间建立白沙乡,隶属江南区,1949
年解放建政时,沿用旧名,属宜山区领导。 1955 年沿海产盐的章梁、二河、东庄、缪家桥
等村(原属和平乡)划归白沙乡管辖,1958 年公社化时称宜山公社白沙管理区,1961 年
改为白沙乡人民公社。 1984 年恢复乡镇制建行政村,属白沙乡。 1984 年 6 月苍南县决
定撤区扩镇, 划白沙乡隶属龙港镇。 1985 年 1 月设立龙港区, 划白沙乡隶属龙港区。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白沙乡复又归属龙港镇管辖,改称白沙办事处。 2009 年辖象
北、象中、象南、刘北、刘南、刘西、七河、方北、方中、方南、黄中 11 村。
白沙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苍南县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革命先烈吴信直、方理
存、庄鹤生从 1927 年开始先后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象北村 地处象岗自然村之北,故名。 象岗,据《王氏宗谱》记载:后唐天成三年
( 928),王氏择居此地,始有其名。 盖其地原系海涂淤积而成,古时有沙岗,形似伏象,故
名。 辖其自然村之部分。 建政时,为白沙象北村,合作化时为白沙乡象北高级社,公社化
时,始为白沙管理区象岗大队。 1959 年冬,从象岗分出,定名象北大队。 1961 年隶属白
沙公社。 1984 年恢复乡镇制后建行政村,属白沙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归龙
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户数 830 户,总人口 3132 人。 耕地面积 325 亩。
象中村 地处象岗自然村之中部,故名。 象岗,据《王氏宗谱》记载:后唐天成三年
(928),王氏择居此地,始有其名。 盖其地原系海涂淤积而成,古时有沙岗,形似伏象,故
名。 辖其自然村之部分。 建政时为白沙乡象中村。 合作化时,为白沙乡象岗高级社。 公
社化时,始为白沙管理区象岗大队。 1959 年,从象岗大队分出定名象中大队,1961 年隶
属白沙公社。 1984 年恢复乡镇制后,建行政村,属白沙乡。 1992 年 3 月,撤销龙港区,划
归龙港镇管辖,至 2009 年不变。 2009 年总户数 997 户,总人口 3470 人。 耕地面积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