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18

管   理

                1989年,实行市、县(区)、乡(镇)三级办学三级管理体制,后延伸至村。中小学恢复中共党支部领导下

             的校长负责制,强调党支部不包揽行政事务,发挥校长和学校行政系统的职能作用。市属学校校长由市教委任
            命,县(区)以下学校由区教委任命。教师人事管理分别由市、县(区)和乡(镇)共管,并以县(区)管理
            为主。

                1993—997 年,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岗位责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和校内结构工资制的“三制”改革。
                      1
            在基层工会中实行教代会制度。制定《舟山市普通中小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办法》,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

            教育方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作为学校评优重要依据。1996年,嵊泗县率先推行教师聘任制。1999年,推行
             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知情权。市教委把学校中层干部聘任权下放到市
            直学校,定海、普陀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嵊泗开展教师待聘和流动机制试点,实行教师评聘分离。是年,

            成立舟山市中小学教师服务中心,促进教育系统人才流动。
                2000年,新进教职工与所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其他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次年,岱山县公开招考5名副

            校长岗位。2002年起,在市直学校实施人事代理制,代理机构为市中小学教师服务中心。全市教师专业职务
            实行评聘分离,同时,按“三定一聘”(定编、定岗、定责、聘任)原则对部分教学能力差、身体不能适应正
            常工作的教师进行转岗分流。


                                                        教   学

                1989年,小学实行六年制,执行六年制课程教学计划,使用四省市编写的统一教材。初中实行三年制,

            完中实行“三、三”分段六年制。初高中均执行调整后的浙江省全日制六年制普通中学教学计划,各科统一
            使用部编教材。初中历史、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教材,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渔区部分中学劳动技术课教
            材使用《渔具材料及工艺》《海洋水文与气象》《渔场资源》《海水养殖》,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基础》。

                1990年,调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采取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单科选修课程,在
            高三年级开设文科、理科、外语、艺术、体育和职业技术6类选修课程。1992年,岱山县小学一年级采用省编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次年,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均采用省编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执行《省编义
            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1994年,定海城区和普陀、岱山、嵊泗部分城镇小学相继开设英语课。初中、中专升
            学考试首次实行统一评卷。1995年,农村普通高中实施以“二、一”分段、高三分流为重点的办学模式改革

            试验。全市中小学按新工时制执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1996年起,学习推广汩罗经验,学校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1997年,执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禁止分快慢班、禁止接受复读生、禁止分数排队等规定。全面使用《中小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改革对学生评

            价方式。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升学考试包含体育测试,城区和县镇所在地毕业生加试
            音乐、美术。小学取消统考,实施面向全体学生、以衡量合格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质量随机抽测办法。是年,
            初中公民课改为思想政治课,使用省编新版思想政治教材。小学、初中把国防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每月安排

            一课时。1999年,普陀区部分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000年,制定《中小学学科成绩与学生学业负担双轨评价机制》。成立中小学学生发明创造鉴定委员会和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