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19
中小学特长生测试中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部分学校开展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冒尖学生培
养、问题学生跟踪研究试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定海城区、各县(区)城镇及部分渔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
选修课。小学生评分实行等级制。
2001年,普通高中执行《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军训列入高中段教
学计划。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开展艺术、劳技、普通
话特长生测试。市区和县(区)所在镇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次年,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开设英语
课。2003年,中考首次自行命题。普陀区开展省级课改实验区的课改工作。次年,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
实施新课改,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1989— 2005年,市教委先后编写系列地方教材如《可爱的家乡·舟山》( 1990) 《舟山人民抗英斗争》
(1990)《海洋教育读本(小学版)》(2001)《海洋教育读本(初中版)》(2003)《千岛海韵》(2004),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海洋教育读本,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
德 育
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全市学校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德育工作纳入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
先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大
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开展以
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工作(图6-3)。
爱国主义教育 1989年10月,市委做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决定》。全市中小学建立健全德育
工作领导小组,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至1994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全社会初步形成齐抓共管学校德育工作良好局面。其间
编印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可爱的家乡· 舟山》和《舟山人民抗英斗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总体纲要》,各校建立严格的升降国旗制度,开展“两史一情”和“知岛、
爱岛、兴岛”教育。确定舟山中学等20所学校为“两史一情”教育联系点学校、52所学校为市级德育工作联
系点学校,确定舟山烈士陵园等11个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颁发《公民道德纲要》,要求中小学把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实践“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要求,在争做“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新人活动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涵。1989—005年,先后开展系列爱国
2
主义教育活动:“爱我舟山”知识竞赛(1990)“我为亚运出份力”捐款和“亚运寄语”(990)、鸦片战争
1
150周年纪念(1990)、毛泽东100周年诞辰纪念(1993)、观看百部爱国主义电影活动(1994)“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读书活动(1995) “迎香港回归,洗百年耻辱”教育活动(1997) “知澳门、爱祖国”教育活动
(999),等等。
1
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教育 1989年,普陀区芦花中学率先实施《浙江省高级中学学生思想政治品
德考核暂行办法》; 1991年、1992年,全市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也相继实施。其间,中小学贯彻《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舟山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各校严格常规管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