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4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344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309·



                       被慈禧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定罪,次月被处死,
                       时年 55 岁。宣统元年 (1909),清政府追谥文肃,与袁昶、徐用仪并称“三
                       忠”,在杭州西湖建三忠祠。著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

                       使函稿》等。
                           光绪七年(1881),清政府以候补道三品卿衔李凤苞(1834—1887)
                       充任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四国公使。光绪十年(1884),清政府

                       决定由许景澄接替李凤苞,任派驻以上四国及法国、匈牙利公使。许景澄
                       向总理大臣文祥推荐朱宗祥、王咏霓为参赞,杨兆鋆、谢祖沅、汪洪霆、
                       王文谟、潘承烈、荫昌、陈季同等作其随员。在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
                       思想束缚下,遣使被视为服侍外国人而为国人所不齿。如郭嵩焘出使英国
                       时,保守派纷纷予以指责、讥讽,更有无聊文人编了一副对联加以讽刺: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
                       父母之邦。”当时,做“通好谢罪”的使臣,是极易背上“汉奸”、“贰
                       臣”之类的指责和咒骂。但王咏霓当时的眼界已非常人可比,冲破阻力随

                       许景澄出使欧洲。
                           许景澄使团于光绪十年四月四日(1884 年 4 月 28 日)启程,途经中
                       国香港、南洋、印度洋、地中海诸地,于九月初五日(10 月 23 日)抵达
                       德国首都柏林履新;不久,又分别到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匈牙
                       利递交国书。当时法国的画刊《L’ILLUSTRATION》,以封面方式刊载

                       新任中国驻法大使许景澄的画像。从光绪九年(1883)12 月起,清政府
                       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和中越边界等问题而爆发了中法战争,战争历时 9
                       个月,中方固有伤亡,但法国作为列强挫败更重,国民普遍滋生厌战心理。

                       因而,许景澄出使法国,重建中法邦谊,受到法国媒体的欢迎。原本法国
                       人绘制的中国人形象颇多扭曲,但此次许景澄的形象却十分正面。
                           时值清政府创兴海军,王咏霓驻外 3 年,积极吸纳世界新知,研究海
                       防和海军。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配合许景澄为北洋水师采购德国铁甲
                       战舰;二是研究了 19 个国家的海军情况,协助许景澄编辑《外国师船图表》

                       一书,呈选朝廷供建设海军参考,建议清政府加强海防。《外国师船图表》
                       被称为“绝世之作”。该书认为,一艘新型战舰的威力胜过 15 艘老式兵船,












          正文.indd   309                                                                     2017/10/31   15:01:12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