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211

· 206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二十一            · 207  ·






 世谓为大宝,大宝之器,言龟与鼎也。或问曰:二周鼎何所?通曰:《帝王世纪》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二十一
 中,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攻周,废赧王,取九鼎,事颇蒙昧。或问曰:汉桓平
 何言鼎没泗水耶?通曰:《秦本纪》亦云:二十八年,使千人没泗水,求周鼎,                                      宋江少虞撰
 不获而已。汉武汾阴获鼎,东汉漅湖获黄金鼎焉,累朝所得,皆制度轻小鼎也。
 《梁书》:何子季隐逸,武帝征之,请更铸九鼎,曰:鼎者神器,有国之先也。
 唐贞观二十一年六月,遂州涪水中获古鼎,受五石三斗。至天后朝,梓桐县江         官政治绩
 中获鼎,受十六斛,篆文曰“王李五百代”。至万岁通天二年四月,敕铸九鼎成,
 计用青金五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焉。豫州鼎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斛。

 冀州名武兴,雍州名长安,兖州名日观,青州名少阳,徐州名车原,扬州名江  诸监炉铸钱
 都,荆州名金陵,梁州名成都。唯豫州鼎大,八州各高一丈四尺,受一千二百
 斛,鼎上各图,写本土产物之象。钟绍京等题,曹廓画,用十万人牛象等,自  江南因唐旧制,饶州置永平监铸钱,岁六万贯,江南平,增为七万贯,常
 玄武门外曳入,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面安著焉。玄宗开元中,薛谦光献九鼎  患铜少。张齐贤任转运使,求得江南旧承旨丁钊,尽知信、建等州谷铜铅处,
 铭,宰臣以豫州鼎铭,武后曾制,有玄宗御名,便为符瑞,请付史馆,帝甚悦焉。  齐贤即调发丁夫采之。初年增十数倍,明年得铜铅八十五万斤,锡六十万斤,
 乾元中,三殿上安铜鼎,上津汗流,占曰“必雨之候”,果信矣。此又小鼎也。  因杂为铅锡钱铸三十六万贯,以钊为殿前承旨,领三州铜山。先是永平监所铸钱,

 《赞宁要言》。     用开通元宝钱法,肉好,周郭精好。至是杂用铅锡,兼失古制,数虽增而钱恶。
             其后信州铅山县出铜无算,常十余万人采凿,无赖不逞之徒,萃于渊薮。官所
             市铜钱数千余万斤,大有余羡,而铜山所出益多,有司议减铜价,凿山者稍稍
             引去。饶州官市薪炭不能给,鼓铸分于池州,置永宁监,建州永丰监,并岁铸
             钱二十万贯,以铅山铜给之。既有所泄,价乃复旧,而工徒并集。杭州置保兴监,
             凡四监,岁铸百余万贯,为极盛矣。唐天宝之制,绛、扬、润、宣、鄂、蔚、益、
             柳十州,共置九十九炉铸钱,一炉役丁匠三十人。每年六七月停,余十月作十

             番。一炉约用铜二万一千二百三十斤、白镴三千七百九十斤、黑锡五百四十斤,
             每炉铸钱三千三百贯,计一工日可铸钱三百余。国家之制,一工日千余,用铜
             铅镴之法亦异于古,其数虽倍,而钱稍恶,每系掷亦多缺。予在史局,因录唐
             制与今王丞相,后数月,有诏暑月诸监减半工,盖主上勤恤之至也。 《谈苑》。


             和买绢



                  祥符初,王旭知颍州,因岁饥,出库钱贷民,约蚕熟,千输一缣。其后李
             士衡行之陕西,民以为便。今行天下,于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买,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