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209
· 204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二十 · 205 ·
其外有庣音祧,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状似爵,以麋
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圆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六秤法生乎 九鼎
律中,取黄钟之重,一龠容一千二百粒黍,重一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
为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也。古之为锤之法,形如环,体 九鼎,国之厚宝也。古之帝王必铸鼎,然有多例。一铸鼎炼丹,以求仙
为肉,孔为好,肉厚而好小也。锤者秤之权也,都谓之权衡,衡即秤衡。凡律 去,如黄帝是也。一以为饪熟品 ,如陪鼎以食是也。一铸鼎象物,以作圜图
度量衡用铜者,名同名也,取铜之名以合于同也,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 而知天下之美恶,如禹铸九鼎是也。一奉供宗庙,如祭器是也。然其不出五金,
物至精,不为寒暑燥湿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是以用铜焉。是故帝王 如东汉漅湖获黄金鼎。黄帝炼首山之铜以铸鼎,则青金也。其次铁鼎,尊卑共
和于声律,谨于三量,慎于法度,惟今圣朝能行焉。诸国之异制,则天下混同 享。唯白金无闻焉。《尔雅》曰:鼎绝大谓之鼐,圜弇上谓之鼒,注:鼎敛上
也。阴阳既和,时序大顺,不外于物,必纳于归,故曰以利兆民,正天下于一, 而小口。附耳外谓之 ,注:鼎耳在表也。款足者谓之鬲,注:鼎曲脚也。夏
同海内之归也。 《赞宁要言》。 亡则成汤即天子位,还,迁九鼎于亳都,至大坰而有惭德,盖以臣代君也。殷
亡,鼎迁于洛也。夏都平阳及安邑,如夏桀亡,鼎迁来亳,乃隔河也。此未论
嘉量 夏殷凡几迁都。鼎迁来,其地多不明白,惟周迁商鼎分晓焉。禹鼎制度,则左
传所谓夏方有德,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
周之釜,深尺,内方尺,而圆其外,不实六斗四升,积百三万六千八百分, 奸者,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故民人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
千二百八十龠之实也。深尺者,十寸之尺也。内方尺者,八寸之尺也。圆其外 魉,莫能逢之。则如扬州鼎,豫章江怪物,牛渚矶水府,䝙虎貀鳄,蛇蛊工蜮,
者,圆方相往之数也。其庣一寸者,深也。其耳三寸者,深也。由是而规圆之, 皆铸形书处,令扬州之民悬防也。故王子年《拾遗》云:上古铸鼎器,皆图鸐
以圆函方之法也。必以圆而函方者,欲其声之圆也。必为耳于左右者,欲其声 形,出幽州羽山之北,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其声似钟
之不韵也,亦犹钟之有乳也。汉斛之法,方尺而圆其外,庣旁九厘五毫,其实 磬笙竽也。然鸐不闻灾害,图之奚利乎?通曰:此不害物,出入必兆灾福,俾
十斗,积百六十二万分,二千龠之实也。不言深而言方者,无八寸之别也。圆 民预知。苟铸幽鼎,必图斥山之暴兽也。详其禹鼎,不止图山川鬼神,猛鸷之
其外者,亦相生之数也。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六耳者, 物,抑又每州民户地里宽狭,皆可知也。故后语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
谓升合如耳形附于斛之左右也。今之升合皆方制之,而斛方尺,深一尺六寸二 图籍。注云:秦据执得周九鼎,自然业次知九州岛户籍图书也。或问鼎之大小
分,是以方分置算而然也。龠其状似爵者,谓如爵也。今之龠方一寸,深八分 耶,通曰:昔周微弱,秦武王兴兵临周以求九鼎,王患之,颜率说齐求救。及
一厘,亦以方分置算也。上三下二者,谓斛在上并升合为三也,斗在下并龠为 秦兵退,颜率谓齐曰:夏桀亡,鼎归商,商灭,归周,其数九。一鼎九万人挽之,
二也。圆而函方,斛之形也,上下皆然也。今上以圆函方,下为方斗而已。左 九九八十一万人也。鼎来齐,必经魏,魏岂不爱鼎耶?由是观之,鼎大可知也。
一右二者,升在上而左,合在上,龠在下,而俱右也。今合龠俱在上,而龠俯,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九鼎震。又秦武王有力,好力士,及平韩取宜阳,遂窥周
自聂崇义失之于前,而胡瑗、阮逸踵之于后也。夫斗斛非是,而欲考正黄钟, 室,与孟说举龙文之鼎,武王绝髌而卒。可以对举之者,知其小也。或问曰:
安可得也?《东斋记事》。 周武王迁商鼎,鼎在今汲郡,如何渡河耶?通曰:如颜率言,一鼎用九万人,
士卒师徒器械备具焉,详于时造舟为梁,越盟津而至洛,必矣。虽迁徙至河南
而安置,未得所,故成王定鼎于郏,鄏城也。或问为在朝庙耶?通曰:虽云左
宗庙,右社稷,凡宫室有东西厢曰庙,置在宫兼庙也。是以后语谓之发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