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83

· 078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五          · 079  ·






 膳定省唯谨。后尝幸金明池,豫为百宝船,其日,驰以上寿。  百年之间无患难者。国家承祖宗之业,升平如此,朕嗣守大器,日夜恐惧,以
             思为治之道,无如择人。”又曰:“将帅最难得人,唐三百年中,惟一郭子仪耳。
 上谦冲退托,去华务实,终身不受尊号,帝王之盛德也。熙宁二年,上谓  朕观其人本应武举。”因诵杜牧诗云“未如终始郭汾阳”,嗟叹久之。
 执政曰:“尊号于朕,一无加损,虽加百字,奚益?”
                  元丰中,辅臣论及人材,上曰:“人材固有小大,若古之立功名者,管仲
 元丰三年,诏曰:“朕惟皇以道,帝以德,王以业,各因时制名,用配其实。  之于齐,商鞅之于秦,吴起之于楚,皆使政令必行,若于道,则未也。傅说之
 朕承祖宗之休,宅士民之上,凡虚文繁礼,悉已革去。而近司群辟,犹或时以  于商,周公之于周,可谓尚道德,而兼功名者也。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
 称号见请,虽出于归美报上之忠,然非朕所以若稽先王之意。自今每遇大礼,  名之实,亦无补于事。”

 罢上尊号。”
                  谏官杨绘言:“向传范,后族,不当守郓领安抚使。”彦博曰:“传范累典郡,
 元丰元年十一月,宰臣吴珪等云:“功臣非古,陛下即位,上徽号至数十  非缘外戚。”上曰:“得谏官如此敢言,甚好,可以止他妄求者。”
 而不许。臣等何功,乃例蒙恩数,乞于衔位中减罢。”诏如其请。
                  九月,辅臣有言将帅宜置副贰者,上曰:“人之忌能者众,今举所知,不
 元丰四年五月,有上书乞慎择守令者,上谓辅臣曰:“天下守令,众至千  过取其出己下者,非有至诚恻怛之心,为朝廷立事也。”

 余人,其才难以遍知。立法于此,使象之于彼,从之则为是,倍之则为非,以
 此进退,方有准的,所谓朝廷有政也。如汉黄霸,妄为条教,以干名誉,在所  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嘉祐八年五月,始听讲于东宫,天资好学,寻绎
 当治,而反增秩赐金。夫家自为政,人自为俗,先王之所必诛,变风变雅,诗  访问,至日昃。内侍言,恐饥,当食。上曰:“听读方乐,岂觉饥耶?”
 人所刺。朝廷为一好恶,定国是,守令虽众,沙汰数年,自当得人也。”
                  英宗以上读书太多,尝遣内侍止之。当讲读,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
 五年二月,上曰:“刺史县令,治民为最近,汉自刺史有入三公者,盖重  尝使人挥扇,待宫僚有礼。伴读王陶入侍,上率弟颢拜之。陶读《舜本纪》,
 其任耳。今之藩郡,不过数十,往往多不得人,则县令可知也。自今更宜慎择。”  言舜孝友事,大爱慕之。又读《商本纪·仲虺作诰》,因取《尚书》读之,至“志

             自满,九族乃离”,上曰:“微子去之,是也。”
 元丰五年五月,上谓辅臣曰:“虽周之盛时,亦以为才难,唯能以道泛观,
 不拘流品,随材任使,则取人之路广。苟不称职,便可黜退,不可谓已与之官禄,  一日,宰执对毕,枢密退,富彦国召留之。因奏:“臣前蒙宣喻,当君臣相体,
 反以系吝,而难于用法。如臣下有劳,朝廷见知,虽有过失,亦当宽贷,如吴  悉心尽节,无嫌疑形迹隐避。臣以谓此诚尧舜盛德,然独臣蒙此宣喻,臣以谓
 居厚使京东,治财数百万,设有失陷官钱二三千缗,其功自可除过。故律有议  中书枢密臣僚,皆宜知陛下圣意如此。”上曰:“每如此宣喻诸人。”弼又奏:“大
 劳议贤之法,亦周之八柄诏王之遗意也。然有司议罪,自当官守,诛宥则系主  臣须和,乃能成事,若怀私意,各执己见,不务尽理,互相疑间,则无由成事,

 断,如此则用人之道无难矣。”韩绛尝言:“陛下临御以来,内则讲求典礼,总  须众人一心,则能副陛下委任。臣比见大臣各怀私意,则相舁而废事。”上曰:“朕
 一制度,流斡财币,总核庶狱。外则团结兵将,讨伐违傲,开拓疆境,经制边用。  夙夜焦劳,正期大臣肩一心,共成国家之务,执政须是不执己见,务求当而已。
 凡所措置,悉该圣虑,一有奏禀,皆出宸断。”上曰:“朕观三代以至唐,未有  朝廷事,若舍却义理,何所考据?”弼曰:“今大臣各有蕴蓄,岂不愿尽心以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