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三:皇宋事实类苑(40—78 卷)
P. 237

· 232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六十一            · 233  ·






 入海至五七百尺,溺而死者相属也。久之,珠玑充积内府,所居殿宇梁栋帘箔,  它日再投启事,谓之温卷。或先达以书谢,或有称誉,即别裁启事,委曲叙谢,
 率以珠为饰,穷极华侈。及王师入城,一火而尽。艺祖诏废媚川都,黥其壮者  更求一见。当时举子之于先达者,其礼如此之恭,近岁举子,不复行此礼,而
 为军,老者放归田里,仍诏百姓不得以采珠为业,于是俗知务农矣。 《渑水燕谈》。  上官亦鲜有延誉后进者。 《渑水燕谈》。
                  二
 鸽寄书              先公尝言,近日举子,多衣紫皂衫,乘马以虎豹皮装饰鞍鞯,谒见士大
             夫,并不以笺启为先容,往往仍不具襕鞟,甚无谓也。吾不敢以远事言之,只
 古诗云:“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诗意以燕春来秋去,似可寄书,故  记后唐明宗朝,公卿大僚皆唐室旧儒,务以礼法相尚。其时进士、明经,皆衣
 偶然耳。今人驯养家鸽通信,皆非虚言也。携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还家。  纻布襕衫,蓝铁带,著靴乘驴。 角木,不施  。重带书筒照袋。书筒乘启状,

 蜀人以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得达,及贾人舶船浮海,亦以鸽通信。  照袋贮笔砚纸墨,照袋制已具先说。每见公卿门,并数步外下驴整衣冠,敛仆驭,
 陆机使黄耳寄书,此殆不然,自洛至吴,更历江淮,犬何能浮水?必从舟楫渡,  然后躬趋门下,求执事者通笺启刺字请见。既得见,它日复投启事,谓之谢见。
 犬岂能谕意涉人也?若此犬通神,不可测度,则不从言说耳。或者陆氏有奴名  又数日,始袖文卷,以授执事阍者,不更求见。又数日后,投启事,谓之温卷。
 黄耳,因此以为真狗也。 《刘贡父诗话》。  大都见不可数,数则黩,黩则见待之礼懈矣。或大僚有书题谢卷,他处闻有称
             誉之言,则别裁启事,委曲叙感,方可更求一见。当时进士,各以所业,止投
 俗谓州郡事简者为道院  一卷至两卷,但于诗赋歌篇古调之中,取其最精者投掷,行两卷,号曰双行,

             谓之多矣。故桑魏公维翰只行五首赋,白少李相愚只行五首,但取大名,以至
 江阴军,北距大江,地僻,鲜过客,将迎之烦,所隶一县,公事绝少。通  大位,岂必以多为贵哉!裴说补阙只行五言十九首,至来秋复行旧卷,人有讥
 州南阻江,东北濒海,士大夫罕至,居民以鱼盐自给,不为盗贼,讼稀事简。  之者,裴曰:“只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人见知,何假别行卷哉?”识者以为知言。
 仕宦二州者,最为逸,故士大夫谓江阴为两浙道院,通州为淮南道院。  故兵部侍郎佑,状元彻之子,其父与桑魏公同年。佑既幼孤,文章有天才,才
 《渑水燕谈》。
             弱冠,以启投桑公,其文约数千字,桑公一见大惊赏,由是声价溢于辇下。以
 仕宦岭南        此言之,益知惬心者贵当,又愈以见不在多行之验也。明宗晚年,重荣为群小
             所误,称兵向阙,洛下甚惊忧,旬余日,方宁静,犹市肆未开,居人闭门不敢

 岭南诸州多瘴毒,岁闰尤甚。近年多选京朝官知州,及吏部选授三班使臣,  出。时有举子数人,乘驴著开大裤白衫,戴皂纱帽,往来于通衢间,居人见无
 生还者十无二三,虽幸而免死,亦多中岚气,容色变黑,数岁发作,颇难治疗。  不笑之。是知敦尚儒雅,乃升平之美事耳,间关之际,犹以此卜治乱,况他事
 旧日小郡及州县官,率用土人,摄官莅之,习其水土。后言事者以为轻远任,  哉?《李学士家谈》。
 朝廷重违其言,稍益俸入,加以赐赉,贪冒之徒,多亦愿往,虽丧躯不悔也。 《杨
 文公谈苑》。      泉水



 举子投贽             河中府舜泉坊,二井相通,所谓匿空旁出者也。祥符中,真宗祀汾阴,驻
             跸蒲中,车驾临观,赐名广孝泉井,以名其坊,御制赞纪之。蒲濒河,地卤泉
 国初,袭唐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笺启刺字,谓之请见。既与之见,  咸,独此井甘美,世以为异。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