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182

· 178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三           · 179  ·






             年,太宗皇帝入正大统,道谒祖陵,遣州学生七人,持露布招安江淮之民。甫                                                               以副明诏矣。”
             出境,五人皆遇害,惟仲辐二人得脱,以功授虹县主簿。明年,改桃源簿。在
             官十年,无他异能,待己待人一以质朴良善。郡太守以下,皆信爱之,未尝遇                                                               送严州守万公复任序
             以非礼,吏民亦不忍欺,裕然安其位而无怨尤。官满,升保定经历,以忧去官,
             改南阳府。事上接下,无变其初志,故得诸人亦然。今年六十四,以老引年例                                                                   艺祖尝言,宰相须用读书人。后世以为确论。予窃谓,岂独宰相为然?由
             得冠带致仕。仲辐有男子六人,女二人,皆毕婚嫁。孙男女且十余人。而夫妇                                                               方伯以至守令,皆不可以不学。盖不学之人居位,虽有才可以为政而不能善其
             偕老,筋力未衰,强食善走趋,不减壮者。诸子皆克裕蛊,归守先人旧田庐,                                                               教,虽能使人畏而不能使人怀,由不知大体故也。知大体者,不为察察之明,
             或为士,或为农,或为商,足以从容娱其老景,乐何可言?计其居仕途三四十                                                               不为皦皦之行,不为赫赫之声。凡有施于民,若身处其地而心体之,如是以求

             年,无少分玷㩾,而始终完好又如此,是果其智巧得之欤?抑天之命欤?世顾                                                               民之好恶而得其心,所谓恕也。仲尼之门论恕下、仁道一等,可以终身行之。
             有殚智巧,而不免于刑辟者,何如耶?前大司寇金公,宽厚长者,致政家居已                                                               非讲学之明,何足以知之?此居位所以贵乎有学也。予于万公之守严也,而益
             十年,将八十矣。于仲辐学为先辈,居为比邻。归当从杖屦嬉游田里间,使后                                                               信之。公南昌人。其少也,讲学于庠序,践履笃实,不贵空言。暨登进士第为
             生小子见之,知天之所福皆忠厚良善之人,必有以兴起其向善背恶之心,是又                                                               御史,益务力行,虽执法不回,而哀矜恻怛之心恒若不足。宣德中,天子以廷
             有补于风化也。予于仲辐有姻戚之好,喜其归也,叙以送之。                                                                      臣出刺大州,托之安民。公既至官,夙夜图回思所以称明诏。以民为邦家之本,
                                                                                                              则帖服豪右,培植善类而无告者安。以学校为养贤之地,则斥弃庸顽、奖拔俊

             送广东道监察御史王君赴任序                                                                                    乂,而有志者劝。郡之政,凡有病民未及去,利民未及举者,为之不俟终日。
                                                                                                              严先生祠堂故址湮没,首作新之,刻文正公旧记于石,而继以新作。识者谓:“公
                  正统元年,廷议以御史所职在振扬风纪,以尊朝廷,使百僚肃穆,各修于位,                                                          之为政,可以踵武先哲矣。”今年夏四月,述职来京师,诏复公旧任,严之士
             无有僭忒。其责甚重,不宜使新进少年当其任,易于生事,以贾怨于下。乃敕                                                               大夫在朝者争为文章颂公之美,奔属于道。而遂安俞春复来征言。浙藩统州治
             大臣举老臣持重、学识优而更事熟者署御史。事阅半载,考察其行能果称,得                                                               十有一,惟严、衢号称易治。后先为郡者贤否不齐,而民心之向背亦如之。至
             拜“真御史”。时中外剡起者若干人,怀玉王君益谦在列。夏四月,授广东道                                                               于公则无贵贱少长,莫不曰民之父母、民之父母。是固公之厚德,谓非讲学之
             监察御史。陛辞之,官卿郡宦游者祖饯于都门,而来征言。永乐中,益谦以明                                                               功有以致之,尤不可也。比年,郡刺史治有成绩,召入秉政者,已有故事。若

             经举于乡。会试,当得教职,辞弗就。诏历刑内台,以例授严之遂安丞,乃自                                                               必用读书人,舍公而谁?严人虽甚爱公,吾知其不得而私焉。
             奋曰:“是岂不可以行吾志哉?”莅官之日,劲正屹立,棘棘不阿。郡自守贰
             以下,皆严惮之,不敢视为庸属。益谦亦毅然不少回挠。在官数岁,落落有声。                                                              送贵州按察使应公复任序
             以忧去,小民至今怀之。服阕,来京师,卒膺显擢。或谓益谦过刚,佐县尚不
             肯少屈于上官,为御史横径驰骛,孰得而御之?予曰:“不然。圣贤所谓刚者,                                                                  洪武己卯秋,予始识四明应公于钱塘。时方就试乡闱,公乃以《葩经》冠
             明健正直之气,合乎仁义者也。予每见益谦与人交,恂恂乐易与人言,披露肝                                                               多士。明年登进士第,授闽之德化令。永乐初年,考绩来京师,超拜吏部郎中。

             胆,耻为容悦覆冒。遇人有急,恻然赴救,盖好义倜傥人也。其平日,不肯轻                                                               满九载,□知常德府,连任皆□□。升贵州按察使。公为人靖恭坦夷,宽而能恕,
             屈于人,不过求,以理自胜尔。岂若世之小人不顾是非,而婞婞自好者乎?况                                                               才足以兼人。而谦虚弗矜,明足以毕照而含章不察。为令为守,行其所无事而
             其更事既熟,学识愈明,正所谓老成持重者也。以是而当风纪之任,吾知其有                                                               遗爱形于去思。居天官主宪臬,修其所当为而令闻播于中外,由妙龄迄于华发,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