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台州史话
P. 193

第七章 地方文化








                                          二、台州气节
                                          二、台州气节



                      自周代开始,历经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宋、元代,因战乱或
                 政治等原因,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定居台州。五代时,闽地移民定居台

                 州,南北文化的进入带来异地民俗,与当地原有民俗逐步融合,演变成
                 台州的特色民俗。隋唐之际,天台山名声远扬,中原人士来台州渐多,

                 中原文化影响台州。南宋北方人口再次大规模进入台州,儒家理学兴
                 起。南宋《赤城志》载:“承平时号无事,里无贵客,百姓餍渔猎,不识

                 官府。”朱熹讲学台州,使民间婚嫁、丧葬、岁时、礼仪大为改观。在儒
                 家文化教育下,台州民众崇尚气节。宋末时台州各地城乡抗元斗争,

                 为有史以来最惨烈。明《赤城新志》:“宋亡,缙绅先生往往窜匿山谷,
                 或服缞麻终其身,或恸哭荒郊断陇间,如丧考妣。其民皆结垒自相战

                 守,力尽则阖门就死而不辞。”这种崇重气节的理念与质朴的民风相结
                 合的台州人性格,认理而不计利,被鲁迅先生称为“台州式的硬气”。

                 明代“ 民静而安,俗朴而俭 ”。明徐阶《 世经堂集 》:“ 台州自昔多廉
                 洁之士,其俗特俭质。”明中叶,台州乡兵是抗倭的生力军,乡兵籍民

                 在官,听从调遣,或守岛卫城,或据险阻击,或长途奔袭,立下战功。
                      台州兼具山海自然环境,民俗差异明显。山区往往聚族而居,宗

                 族观念较重,平原及沿海社会风气较山区开放,工商意识较强。渔民
                 则热心公益,讲求意气,豪迈刚烈。天台尚武习俗,民风强悍。明王士

                 性《广志绎》:“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海滨之民,
                 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

                 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丰 ”。明代中叶后,从

                 “其俗犹朴茂近古”,逐渐演化为“民庶丈夫辄衣文绮,履丝策肥;妇



                                                                                  184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