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台州史话
P. 197
第七章 地方文化
县“ 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亦
不为耻 ”。台州知府谭纶将海盐腔由台州引入江
西宜黄。明中叶,演出传奇戏和昆曲、高腔,直到
清乾隆间,为戏曲高峰期。清乾隆中期,明代传奇
戏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地方戏,渐居主流。乱弹
腔在黄岩一带兴起,以紧乱弹、慢乱弹、二唤为主
干唱调,兼唱昆腔、高腔,形成三腔合唱的黄岩乱
弹班。咸丰至同治间(1851—1874),徽戏传入,
以西皮、二簧、梆子为主干唱调。光绪间(1875—
1908),乱弹戏逐渐扩展至临海、天台一带。民国
二十一年(1932),嵊县女子越剧班进入台州,后
在温岭县大溪镇成立演出团体,称“ 大溪舞台 ”,
在各地演出。此后越剧逐渐在台州流行,乱弹和
徽班渐趋衰落。1950 年 10 月,组建临海新越剧
团、黄岩人民越剧团、海门新新越剧团等 3 个专业
剧团。2005年4月,由海正、东港、方远 3 家企业
和市、区政府联合资助的台州海东方乱弹剧团成
立。2006 年,台州乱弹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打瓜园》获中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纪
念奖,小品《 包装 》获中央电视台“ 曲苑杂坛 ”小
品比赛铜奖。
曲艺 主要有词调坐唱、道情、莲花、洒尺、
莲子行、排街、铜钿鞭、化龙船、滩簧、鼓词、评书,
及“扫地佬”“送麒麟”“送元宝”等顺口溜,以词
调坐唱、道情、莲花等流行最广。词调有数百年
历史,声腔柔婉,参加者多为缙绅人家子弟,以自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