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台州史话
P. 62

台州史话
                台州史话







                                       二、五代新罗坊
                                       二、五代新罗坊



                     唐代晚叶至五代时期,新罗国人到中国南方沿海城市居住,多数
                是通商贸易,少数是因饥荒流落求食。《 旧唐书 》载:“ 元和十一年

                (820),新罗饥,其众一百七十求食于浙东”,僧侣们则是求法巡礼。
                到台州临海、黄岩、象山的新罗国人是贸易商人,到天台的是僧人。

                临海有接待机构通远坊,黄岩有聚居社区新罗坊。南宋《 赤城志 》记
                载,黄岩新罗坊在县东一里,五代时新罗国人居此;临海有新罗山,新

                罗屿是新罗商船停泊处;天台国清寺有新罗园,唐新罗僧悟空所基。
                仙居方竹山,绝顶名新罗。唐广德二年(764)前,象山县属台州,新罗

                岙山,也是新罗商船停泊地。临海新罗屿在县东南三十里,今人考证
                在临海汛桥灵江边;黄岩新罗坊在县城内,为新罗商人主要聚居地。

                黄岩县与新罗的贸易航线上,“东镇山(今大陈岛),在县东二百四十
                里。中四岙,极险峻,山上望海中,突出一石,舟之往高丽者必视以为

                准焉,俗呼高丽头”。
                     隋开皇十一年(591),临海县治从章安迁临海,之后章安港因政

                治中心转移而衰落,黄岩平原南官河流域发展成主要经济区域,黄岩
                港逐渐成为唐宋时期台州的主要对外港口。五代吴越国施行休养生

                息政策,比战乱频繁的北方经济繁荣,但陆上三面被包围,时常遭受封
                锁,于是开拓海上对外交往,在沿海各州设博易务。新罗坊位于黄岩

                港附近,又名蕃坊,须报朝廷批准设立,由侨民推举坊长(或蕃长)进
                行自治管理。侨民须遵守法律,服从当地行政管理。坊长管理坊内诸

                事,主要是招邀本国商人进行商务活动,处理坊内侨民纠纷,主持坊内

                宗教活动等。坊长之下有总管、团头等。黄岩县新罗坊占县城东北角



                53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