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108

8. 烧蛎灰                                                                                       层隔层,并且在整个隔层上钻有均匀的通风洞孔。然后,再在地面上按照直径3米垒叠
                                                                                                                一圈高约60厘米的矮墙,内墙面用泥土抹平正,即为敞口的蛎灰窑了。
                    所谓的烧蛎灰,是指用特制的
                                                                                                                    蛎灰的烧制工艺并不复杂,一是在蛎灰窑的旁边将贝壳与砻糠按一定比例拌匀。
                灰窑,将牡蛎壳等各种贝壳拌入砻
                                                                                                                二是在蛎灰窑的上层,用稻草或山柴草生火。从此时开始,就有两人把持风箱的推拉
                糠烧制成类似石灰的传统建筑胶
                                                                                                                手,一推一拉地往灰窑的下层鼓风助燃。三是待窑中的火烧旺后,由三四个人用簸箕装
                结材料的工艺流程。蛎灰与石灰
                                                                                                                上拌上砻糠的贝壳往窑里均匀地撒泼,一点一点地加,直至加到窑满。待贝壳中的砻糠
                的功能相同,可广泛应用于建筑、
                                                                                                                在窑中燃完时,贝壳也就烧熟烧透了。此时,须停火闷窑,让窑中的贝壳自然冷却后即
                造船、消毒、肥田等。在过去没有
                                                                                                                可出窑。出窑后的蛎灰仍然还是贝壳不能直接使用,须得经过催化槌筛后方能使用。
                石灰的时候,蛎灰起到了很大的作
                                                                                                                催化的方法很简单,将贝壳堆成小堆浇上水后,贝壳就会发热粉碎,然后用一些较粗
                用。烧蛎灰工艺,曾广泛流传于三
                                                                                                                的长木槌敲打,再用糠筛筛去不碎的粗头后,即可使用。用砻糠烧的蛎灰,是品质最好
                门各地。
                                                                                                                的蛎灰,既白净又有韧性,深受用户的青睐。后来,砻糠被用作加工饲料,改用煤渣烧
                    三门湾口有着数十万亩浅海
                                                                                                                蛎灰,蛎灰的品质就有所下降。
                滩涂,海生贝类极为丰富,涂地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水泥的普遍使用,蛎灰逐渐从人们的视线淡出。目前,一些工
                土层下面淤积有厚达数米的蛎壳、
                                                                                                                程必须用蛎灰的,也只能用石灰代替,故此,用贝壳烧蛎灰已成为历史。
                钉螺壳、花蚶壳、蛤蜊壳等贝壳。
                这些从涂地里挖出来的贝壳,运销

                至健跳、海游、亭旁一带,用来烧
                制蛎灰。直到20世纪20年代,亭
                旁杨家村马路两侧蛎灰窑日夜开
                工。

                    烧制蛎灰需用泥土建造一座
                直径约3米、高度约1.5米的双层蛎
                灰窑,其中底层的一米许建筑在地
                里,并开一处窑门口,架设一扇约

                一米见方的风门。风门的正中再开
                一个约45厘米见方的洞,在门洞的
                里边再架设一扇活动小门。风门的
                上端钉有一根横木门臼,两头套在固定的门臼碗里。风门的下端中间做有一对间隔约8

                厘米的门臼碗,再做一个丁字形的推拉手,套入其中。推拉手的横柄长约1.2米、直径约
                7厘米,直档长约1.3米、直径约8厘米,直档的一端榫入横柄,另一端凿一圆洞,套进一
                根长约16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硬圆木,与风门下端的门臼碗连接。蛎灰窑的底层四周
                除风门口外都必须夯实不透风,中间离地面约20厘米用石料作柱、竹木加泥土架设一



          102 | 民俗三门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