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22
柱,代表了这一时期江南石雕的 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修光是最后一道细加工工序,用麻绳浸水裹沙在打
最高境界。《三门县志》上载有 制好的石窗表面磨。一扇精美的石窗由此新鲜出炉,透出艺术的光芒。
他的传记。细石工“一把铁锤闯
天下”。鼎盛时期,三门数以千计
的“细石工”巧匠活跃于浙、苏、
沪、闽等地。他们走到哪里,就
把三门石窗带到哪里,把智慧的
火种传到哪里。三门石窗传播、
发展,影响了这一时期我国东南
沿海民居建筑的用材风格及江南
园林的造园装饰风格。三门石窗
在各类建筑尤其是民居建筑中
的大量运用,与三门“细石工”
密切相关。三门石窗广泛分布于
三门、宁海、象山、临海、天台、
仙居、温岭等环三门湾区域,辐
射至杭州、宁波、温州、绍兴、上
·罡墨 ·落边 ·画样
海、福建、江西等地。三门石窗
以其华贵、美丽、实用,深受各阶
层人士喜爱,无论是达官贵人、乡绅名士、还是普通百姓,在造院建宅时,普遍使用三
门石窗。根据各自的财力水平,有的延请“细石工”大匠至家中制作,有的就去石行购
买普通现货,所耗资财有天壤之别。透过石窗可以张望风景;透过石窗可以管窥人生
况味,或贫或富,或兴或衰;百般用意无非安居乐业,向往美好。
č̿Ďᇅቔ۽
三门石窗图案丰富,造型多样,雕琢精致,寓意深远。其制作可分为罡墨、落边、
画样、上样、雕刻、修光等六道基本工序。
采板即采石板。通常采用平起法的方式,在岩石平面按一定的长度尺寸,在四边
凿5~6厘米的内斜洞眼,洞眼插锲子俗称“麻雀”,用磅锤敲击,起出石板。然后将石板
初步打凿平整,以便上样。一般简易的石窗,“细石工”凭经验即可大凿,而复杂精细
的窗花图案必须事先在纸上画样,一式两份正反面贴在石板上,再着手雕刻、镂空。这
个过程须遵循“三先”原则:先雕后透;先粗后细;先正后反,这是石雕工匠在长期的
·上样 ·雕刻 ·修光
16 | 民俗三门 第一篇 非遗瑰宝源流长 | 17